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乐律考拾:揭秘《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成书

先秦乐律考拾:揭秘《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成书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谨对《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的文本作如下对照。《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记载五音十二律对照以上两组记载都完整地陈述了在弦的节点上演奏、构建五音的程序。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五音,则是依弦节点弹奏的演绎,一些弦节位出于调弦,会被反复利用,不符合“今五音”一音一律数,互不相违的特征。据此,《吕氏春秋》抄录《礼记·月令》作十二纪的事实已十分清晰[31]。

先秦乐律考拾:揭秘《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成书

毛贞磊先生2010年在《篪之疑说》一文中,认为李成渝先生举例的《礼·月令》:“调竽、笙、竾、簧”之句,是抄自《吕氏春秋·仲夏纪》:“调竽、笙、埙、篪”[25],并强调了这是东汉郑玄,卢植,高诱等大儒的定论[26]

这其实是被上述汉儒之说误导了。首先,《吕氏春秋》的上述记载中,竟然会以“调”字来覆盖于“埙”,逻辑上已露破绽,因埙有稳定的音阶构造,无须每年仲夏来调音一次。依据《吕氏春秋·圜道》中的“今五音”之述,[27]对照该书中暗示的旧“五音”陈述,证明事实恰恰相反,倒是《吕氏春秋》抄录了《礼记·月令》,并将“调竽、笙、篪、簧”篡改为“调竽、笙、埙、篪”。这是依据《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28]穿凿的结果。在此谨对《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的文本作如下对照。

《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记载五音十二律对照(www.xing528.com)

以上两组记载都完整地陈述了在弦的节点上演奏、构建五音的程序。其中“其数一”至“其数九”,是指弦节点的序位。其中“其数五”的节点位,即今七弦琴的七徽徽位,居弦的正中位。记载展示了弦的节点音与基音之间不变的音程关系,即角徵商羽各有三,其数六七八九也各有三,而音律却隔一律依次推演的格局。这也透露了琴曾有过只依九节(徽)演奏的阶段。详细请参见本书“‘月令均法’解读还原”。[29]

《吕氏春秋·圜道》曾为当时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存在,划下一道清晰的分界,称“今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宫徵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30]指出了三分损益律的律数,具一律一数,互不错位的格局。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五音,则是依弦节点弹奏的演绎,一些弦节位出于调弦,会被反复利用,不符合“今五音”一音一律数,互不相违的特征。据此,《吕氏春秋》抄录《礼记·月令》作十二纪的事实已十分清晰[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