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在现代社会,信息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信息不但事关国家利益,而且其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成分,信息量的大小是平衡国家间利益的基本考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安全性的重视也有所加强。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国家信息安全报告”课题组,2001年5月完成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对我国的信息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就信息安全对国家与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面向21世纪中国如何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自2000年以来,历年组织开展了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和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可见,信息安全一直深受我国政府的重视。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在现代社会,信息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信息不但事关国家利益,而且其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成分,信息量的大小是平衡国家间利益的基本考量。正因如此,国家间的利益较量将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信息的挖掘、管理和应用上。

世界各国经济条件的不平衡导致了由于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信息强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发优势形成的“信息势差”,对于信息弱国而言,不仅形成了经济掠夺之势,还威胁着其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在内的传统的国家安全。

传播性使得信息可以在传统国界之间自由往来,作为信息载体的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可能对互联网进行法律意义上的掌管。然而,受国家利益的驱使,各国政府必将强化并扩张各自的信息主权。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得不到充分保证,该国不仅无法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而且由于信息犯罪而导致的经济破坏和衰退,必将威胁到该国的国家安全。由此,互联网的争夺之战将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激烈地展开。(www.xing528.com)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安全性的重视也有所加强。尽管如此,加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社会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许多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系统不设防,系统漏洞不修补,因此,全社会的信息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高危性的重大安全事件仍有可能大范围爆发。

通信内容保护到计算机数据保护,是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而目前的网络云系统保护研究则是信息安全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重大飞跃。经过多年的安全技术发展和安全意识培育,我国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安全状况较以往有所改善。按照行业划分,金融、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比较完善。尽管如此,仍有相当数量的信息安全专家对我国的网络安全现状抱不乐观态度。近年来,几起电商和金融系统的用户数据被窃案就充分说明,面对计算机数据需要高度保密的信息系统管理,许多单位不仅技术防范措施不到位,而且安全防范意识与安全防护要求相差甚远。例如,针对银行的网络攻击,篡改数据是入侵者常用的典型的作案手段,这样可以达到快速转移财富的目的。尽管不法者虎视眈眈,一些银行的数据库系统采用的Nove11服务器却是利用DOS平台搭建而成的,攻击这个开放的系统并不需要很高深的计算机知识,如此脆弱的系统一旦被攻陷,由此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对全美近40年来发生的计算机犯罪事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起案件所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而传统的银行欺诈案和侵占案平均损失只有1.9万美元;银行抢劫案的平均损失不过4900美元。有统计表明,近年来,利用网络进行各类违法犯罪的行为,2011年之前,在我国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而至2011年达到高峰后,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已发生的黑客攻击案约占总数的15%,而其中作为财富聚集地的银行和证券机构理所当然地成了黑客攻击的“重灾区”。事实上,我们听到的关于通过网络的入侵只是实际所发生的事例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相当多的网络入侵或攻击并没有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人们并不愿意公开它,以免公众做出强烈的惊慌失措的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