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细菌蛋白质选表达方式

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细菌蛋白质选表达方式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细菌转录组的分析为炎症对微生物功能和存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对FimH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IECⅠ型菌毛的FimH黏附素,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D-甘露糖受体结合介导病原菌的黏附。来自UC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显示突变数量增加,而CD患者的分离株表现出增强的突变率,但出现了不同的FimH突变。因此,炎性环境可以导致特定微生物蛋白的选择表达,这促进细菌存活并进一步使炎症永久化。

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细菌蛋白质选表达方式

细菌转录组的分析为炎症对微生物功能和存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黏附性侵袭性大肠埃希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AIEC)能够通过常见的1型菌毛黏附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顶端蛋白(FimH)黏附回肠细胞,并识别克罗恩病患者回肠上皮细胞上异常表达的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adhesion molecules,CEACAM6)。在这种情况下,对FimH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IECⅠ型菌毛的FimH黏附素,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D-甘露糖受体结合介导病原菌的黏附。赋予AIEC对表达的CEACAM的肠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黏附力,进而在遗传易感宿主中持续存在并诱导肠道炎症。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从IBD患儿和非IBD儿童分离出黏膜相关大肠埃希菌菌株并分析了这些菌株的FimH基因的突变模式,结果发现IBD患儿和非IBD儿童的黏膜相关大肠埃希菌菌株具有不同FimH突变模式。来自UC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显示突变数量增加,而CD患者的分离株表现出增强的突变率,但出现了不同的FimH突变。这些结果表明,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FimH蛋白经历选择性氨基酸序列突变以维持细菌存活,并暗示大肠埃希菌采用的独特行为,在不同的炎症条件下(如CD和UC)存活。(www.xing528.com)

因此,炎性环境可以导致特定微生物蛋白的选择表达,这促进细菌存活并进一步使炎症永久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