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淮热土的畲族风俗及旅游

江淮热土的畲族风俗及旅游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仍保留本民族的风俗。相亲后,小娘将亲手织的畲族彩带送给小郎,亲事算定下了。农历六月初六是狗的生日,除了给狗饱食一顿美餐外,先要将狗请到河边洗澡,这种风俗与传说龙、犬是畲族的祖先有关。畲族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宁国畲族人喜欢外族人称他们“客大人”或“外乡人”;忌讳“畲客佬”、“畲客婆”,认为这是对畲族男女的最大侮辱。

江淮热土的畲族风俗及旅游

畲族祖居福建,后移浙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部分畲族人由浙江入安徽宁国县云梯、仙霞、杨山、三元等15乡,有1000多人。仍保留本民族的风俗。

畲族一般不允许与外族通婚,本族通婚“结公婆”,多数由父母托媒,也有盘歌自由恋爱。婚姻保留母系社会的痕迹,一般是小娘追求小郎,招男入赘。相亲后,小娘将亲手织的畲族彩带送给小郎,亲事算定下了。娶亲时,男方要请赤郎子(厨师),将女方要办酒席所需的酒菜全部挑去。到了女方家,女方有意闭门冷落客人,男方要笑脸唱“陪礼歇”,直到赤郎子送红包后,女方才开门迎接。新娘陪嫁只有几件粗布衣,一床被,一对枕头和两只木箱。娶亲时,新郎亲自到女方家去迎娶。这一天,新娘要穿上编织细致的麻草鞋,与迎亲人一道步行到婆家。

舍族节日大致与汉族相同,不同的是端午节隆重,说是人的节日。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的节日,这天牛不耕田,天不亮牵上山吃“仙草”。农历六月初六是狗的生日,除了给狗饱食一顿美餐外,先要将狗请到河边洗澡,这种风俗与传说龙、犬是畲族的祖先有关。

舍族人去世后一般是土葬。老人死后,孝子要到河边烧香焚纸,并取些水为死者洗澡,还要用灶灰裹成五色或七色粽子,绑在桃枝上,放在死人身边,入殓后丢到河里。畲人认为人死后要通过恶狗村,粽子是哄狗的。另外,公婆死后儿媳要六七四十九天不得梳头,不得到热闹处去。(www.xing528.com)

畲族衣着朴素。妇女穿红底镶宽花边的大襟褂,裹三角式护腿布,系裙子。男的衣裤镶的边要短、窄一点,多用黑白两色。妇女的头饰一般编成辫子盘在头上,姑娘用鲜艳的彩色丝线编织,戴上几朵小花。结过婚的用深色线编织,上面插上一个像小手电筒似的头饰,戴银项圈。男女都喜欢穿高鼻子的麻草鞋。

畲族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讲话、对歌时鸟音较重,与他们常居深山老林有关。盘歌是传统习俗,无论传统节日,红白喜事,还是山间劳动,走亲访友,常以歌代话,相互对唱。有歌唱美好世界的《封金山》,有洞房之夜夫妻对唱的《时辰歌》,有劳动时的《种田歌》,有劝婆媳和睦的《劝婆歌》。

宁国畲族人喜欢外族人称他们“客大人”或“外乡人”;忌讳“畲客佬”、“畲客婆”,认为这是对畲族男女的最大侮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