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知必须利用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充分考察各项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决定对该活动应采取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下面引我国长江东线南水北调对上海地区的影响为例,说明上述认识的重大意义。以上所述是长江枯水季节对上海地区的影响。因此,必须利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处于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能流和物流规律。只有顺从并利用这些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人们才能持续地取得丰富而又合乎要求的资源来发展生产,而保持洁净、优美和宁静的生活环境。可惜的是,过去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往往只求获得某项成功,而不管是否违反生态学规律,以致造成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生产又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恶果。人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知必须利用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充分考察各项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决定对该活动应采取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下面引我国长江东线南水北调上海地区的影响为例,说明上述认识的重大意义。

这项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宏大;竣工后极有利于解决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向题,是一件大好事,但也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研究南水北调的规划时,曾考虑西线、中线、东线等三个方案。东线调水计划分两部分,东部一条基本上沿用大运河北上,自江都起,用15个阶梯抽水,经黄河抵达天津,全长1150公里。计划总调水量为1900米3/秒,相当于6条黄浦江的径流量,或相当于长江径流量的1/15。

东线调水后,下游水量减少,随之产生各种可能的影响:

(1)长江口盐水入侵加剧

黄浦江是上海市的主要水源,主流全长8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6米3/秒,与长江口相连接,是一条潮汐河流。其水质受长江水质及其上游来水的影响。长江洪季(5~9月)来水丰沛,黄浦江不受盐海水倒灌的影响;但在枯水季(11月次年4月)来水减少时就会出现盐水倒灌情况,影响到黄浦江的水质,江水中氯化物的含量和硬度都随着增加。其中以吴淞水厂受到影响最大,如1978年9月19 日至1979年5月21 日的245天中,累计咸期天数204天(占83%),最高氯化物含量达3950毫克/升,远远超过吴淞水厂多年平均受咸天数(100天)和氯化物的含量(100毫克/升)。

盐水侵入的加重,给上海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结果纺织、食品、医药、冶金化工电镀电子等工业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使显象管不能进行生产。河水的氯化物含量超过1000毫克/升时,会影响育秧;超过2000毫克/升时,则造成死秧事故,迫使崇明县20000亩水稻田只好改种玉米。以上是根据长江枯水季节的情况进行预测的影响。

(2)长江口邻近海域鱼场位置的改变(www.xing528.com)

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重要的鱼场之一,栖息着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和咸水鱼类500余种,其中咸淡水鱼类不但产量大,而且价值高。由于长江来水减少,可能造成海水倒灌,使咸淡水界线内移。结果海域内淡水浮游生物减少,高盐浮游生物增加,直接影响鱼虾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同时由于饵料减少,引起鱼类产卵场位置的改变,使回游路线变动,鱼产量下降。例如1978年长江水量较少,再加上由此而产生的长江口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以致1979年银鱼产量只有30担,仅达高产年产量的0.3%。这说明长江水量减少后,会严重影响长江口的鱼业生产。

(3)黄浦江水质污染的加重

上海的污水量为450万吨/天,折合5210米3/秒,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即排入上海人民饮用水源黄浦江。黄浦江上游常年平均来水为2644万吨/天;来水与污水之比为6∶1(枯水季节降为2∶1)。1978年长江径流量少,黄浦江黑臭天数达106天;黄浦江的污染已成为上海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上所述是长江枯水季节对上海地区的影响。而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就意味着上海地区长年处在长江的枯水季节中,使本已失调的上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更加严重的破坏。长江流域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是由它的丰富水量经过千百万年所形成的;而且从长江中下游调水,工程巨大、牵涉到半个中国。因此,必须利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

通过上述例子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即生态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整体和全局的概念:不仅考虑现在,还要考虑将来;不仅考虑本地区,还要考虑有关的其它地区;也就是说,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按照生态学的原则,我们对生态系统采取任何一项措施时,该措施的性质和强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忍耐极限或调节复原的弹性范围,否则就会招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引起不利的环境后果。

这里应该指出,“保持生态平衡绝不能被误解为不允许触动它,或不许改造自然界,而永远保持其原始状态状况。由于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生活上的要求,也越需要发展生产,因而对自然界不触动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每一个生态系统对外力都有一个忍耐限度,人类对环境所施加的压力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否则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结果不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摧残,而且生产也同样不可能搞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