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桥乡金泽镇:青浦地名故事,水乡之美

江南桥乡金泽镇:青浦地名故事,水乡之美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镇政府位于金泽集镇而得名。境内湖荡、河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镇三分之一以上,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金泽桥乡全景图古镇一角普济桥放生桥林老桥据老人们说,金泽集镇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龟岛”。以后,大家就喜欢称金泽镇为“金龟岛”。金泽集镇还有“江南桥乡”的美誉。

江南桥乡金泽镇:青浦地名故事,水乡之美

金泽镇位于青浦区西部,东接朱家角镇、练塘镇,南依太浦河,西与浙江嘉善县、江苏昆山市交界。面积108.42平方千米,下辖30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该镇在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金泽、西岑、莲盛、商榻镇撤并而成。因镇政府位于金泽集镇而得名。境内湖荡、河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镇三分之一以上,为典型的江南水乡。

金泽集镇原名“白苧里”,因当地盛产白苧而得名。又因位于白米港畔,古时为周边稻米的集散地,后来有诗句“金溪面上水滢洄”描写这里不但多水,而且水流清澈,不停地回旋,故又名“金溪”。这一地区虽然河港湖泊密布,但水流平稳,便于四乡较高田块的灌溉,有利于农业生产,故人们就用《江南通志》中“人获泽如金”之句,定镇名为“金泽”。

金泽桥乡全景图

古镇一角

普济桥

放生桥

林老桥

据老人们说,金泽集镇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龟岛”。这个名字来历的传说是这样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踌躇满志,率卫队数十人在军师刘伯温的护驾下,来到金泽地区察看。刘伯温曰:“金泽为‘龟形’之地,如一只巨龟在爬动,也像湖中一个岛屿。它使小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日后要出帝王将相。”后来,当地百姓对生活在这块龟形福地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有些老人在晚上睡觉时,感到地面时有微小晃动,认为是乌龟在爬行。老人们每当谈起这龟形之地,总是津津乐道,眉开眼笑。以后,大家就喜欢称金泽镇为“金龟岛”。

金泽镇“兴于宋(朝)盛于元(朝)”,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据地方志书记载,早在唐末至五代时,北方战乱频仍,江南一带较为平稳、安定,战乱地区的人纷纷南逃至青浦,发现西乡白苧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遂安家垦殖。金泽地区由此人丁日众,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左右形成集镇,距今已逾千年。北宋覆亡后,南渡者极多,其中有宰相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为今山东乐陵人。他选定在此建造府第,并由此奠定镇的规模。后吕颐浩舍宅为寺,也就有了“佛阁为天下之雄”的颐浩寺。(www.xing528.com)

金泽集镇还有“江南桥乡”的美誉。宋代在0.6平方千米的镇区内就有“四十二虹桥”,堪称水乡集镇桥梁密度之最。晚唐诗人杜牧曾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句感叹扬州的桥多,可扬州的桥与金泽镇的桥相比,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这42座桥中,著名的有20座。清道光年间尚存16座,至今留存的有普济桥、万安桥、迎祥桥、如意桥等10余座。

金泽的桥,大多建于宋、元两代。这些古桥结构精巧,造型别致,风格迥异。有青石结构的,有砖、石、木结构的,也有纯紫石筑成的;有单孔的,有双孔的,也有连拱的;有跨于市河两岸的,也有横于两街之间的。而且有的桥在布局上还与庙结合在一起,因而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庙里有桥,桥里有庙”之谚语。

金泽集镇质朴、隽秀的古桥与镇上青石板铺成的蜿蜓的老街、高耸的古银杏已合成一道神奇的风景线,给游人以文化享受和遐想空间,感受古桥文化的无穷魅力。

迎祥桥

如意桥

万安桥

(王卫红,编者有增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