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分析,结果揭示

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分析,结果揭示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新闻信息行为与其他网上信息行为具有高黏合性。手机浏览器登录网站排名第二位,50.7%的比例与手机微博新闻相差不大。图3-11受众的手机新闻获取途径可见手机新闻的研究应当从过去以研究手机报为中心的研究拓展到手机微博新闻、手机网站新闻、手机APP新闻等更加多元的研究层面;另外,研究显示:在手机端,受众通过微博、QQ、微信等融合性信息传播平台获取新闻的概率已经超过新闻客户端软件、手机报等专业新闻传播平台。

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分析,结果揭示

1.网络新闻的渠道入口

(1)网络新闻获取渠道。

受众网上看新闻的媒介渠道排序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选择频率最高,共466人选择,占样本总人数的87.4%,但手机的选择频率也不低,共444人选择,占比达到76.9%,平板电脑的选择频率不到手机的一半,共184人选择,占比为31.9%(见图3-10)。

(2)网络新闻入口。

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是受众获取网络新闻的硬件设备,而网络新闻入口则反映了受众接触的终端新闻信息服务。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获取的入口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同一新闻媒体形式可以在不同媒介终端展现,如微博就可以分为手机微博和电脑端微博,而各大门户网站,既有电脑端新闻网页,也有手机端w eb登录,还有专门的手机门户新闻APP。表3-8反映出受众最终新闻注意力的选择。

图3-10 受众网络新闻媒介渠道选择

表3-8 网络新闻入口排序表

续表

1)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作为传统的新闻入口仍然领先。受众选择综合门户网站作为网络新闻入口的比例最高,占62.4%,其次为搜索引擎(56.2%)。

2)手机新闻已经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手机新闻的五种新闻信息服务均进入新闻获取入口的前十位,手机端微博(44.6%)和手机浏览器登录网站(42.1%)仅次于综合门户网站和电脑端的搜索引擎方式,成为受众最常获取新闻的第三位和第四位网络新闻入口。在同一新闻媒体的不同媒介终端入口选择比较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新闻服务,在手机端的受众选择概率要越高。比如,手机微博新闻(44.6%)位列第三,电脑端微博新闻(31.5%)仅位列第八。

3)新闻信息行为与其他网上信息行为具有高黏合性。社交与新闻的融合性新闻信息服务不可忽视,即时通信类应用附带新闻功能,手机端即时通信软件(36.3%)和即时通信软件(34.77%),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六,受众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的同时完成了新闻阅读,这种社交与新闻的融合性方式,甚至高于专门的新闻APP手机应用(32.0%)。网站也体现了这个趋势,受众通过社交网站获取新闻(22.4%)的比例要高于专业新闻类网站(19.3%)。在所有19项网络专业新闻新闻网站入口选择比例排名中位居第13,低于电脑新闻弹出框(29.0%)、社交网站(22.4%)、视频网站(19.9%)的比例。

(3)手机新闻入口选择。

在手机获取新闻的五种方式中,手机微博排名第一,有53.6%的手机新闻受众使用微博获取新闻,可见微博在手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手机浏览器登录网站排名第二位,50.7%的比例与手机微博新闻相差不大。受众通过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如QQ/微信)获取新闻的比例也颇高,排名第三,受众选择比例为43.7%,这说明新闻媒介与通信技术媒介融合的新闻传播方式符合受众需要,并被受众认可。新闻客户端软件排名第四,比例为38.5%。手机报在五个方式中排名最末,比例为32.8%(见图3-1)。

图3-11 受众的手机新闻获取途径

可见手机新闻的研究应当从过去以研究手机报为中心的研究拓展到手机微博新闻、手机网站新闻、手机APP新闻等更加多元的研究层面;另外,研究显示:在手机端,受众通过微博、QQ、微信等融合性信息传播平台获取新闻的概率已经超过新闻客户端软件、手机报等专业新闻传播平台。可见,未来社交融合性的新闻传播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2.网络新闻的获取方式

网络所提供的新闻信息量更大,网络新闻信息的形式更加多元融合,网络技术使受众网络新闻的获取方式比传统的纸面文字阅读、电视新闻栏目收看、广播频道收听更加自由自主。那么,受众的网络新闻信息获取方式有哪些?受众选择的总体情况如何?

表3-9中罗列了受众获取网络新闻的主要方式,在最普遍的网络新闻浏览方式中,有7成受众选择浏览新闻标题,5成受众会阅读完整的新闻图文,3成受众会收看新闻视频。从实时性浏览方式看,受众选择浏览实时更新新闻方式的平均选择率为12%,具体为实时新闻页面(14.6%)、网络电视台(13.9%)以及网络新闻广播(9.2%)。在偏个人性新闻浏览方式中,新闻博客占13.3%,新闻播客占8.1%。

表3-9 受众网络新闻获取方式

从受众日常获取新闻的媒体数量上看,超6成的受众选择2~3家媒体来获取,4~5家占17.5%,5家以上占8.8%(见图3-12)。可见受众在网上获取新闻的方式虽然很多样化,但就通常获取的媒体而言,受众会有比较固定的媒体信息源,形成属于自己的新闻信息获取习惯方式。

图3-12 受众日常获取新闻媒体的数量

3.网络新闻的互动参与

(1)网络新闻参与方式。

图3-13中列出八种主要的网络新闻参与方式,从新闻互动参与的形式而言,主要包含参与新闻投票、发表新闻评论、转发新闻信息、发布新闻信息四类,媒介形式区分为社会化媒体与一般新闻网站。

图3-13 受众参与新闻方式

调查显示:综观新闻参与方式的受众选择,34.1%的人不参与新闻互动。在参与互动的受众中观察,从互动形式上看,转发新闻信息为受众最频繁的网络新闻互动行为,参与新闻投票排名第二,发表新闻评论排名第三,发布新闻信息排名最末。具体而言,受众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新闻链接的方式频率最高(25.9%),其次为参与网络新闻投票(25.3%),再次为在社会化媒体(19.9%)或新闻网站上评论新闻(19.7%)。

比较网站类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互动行为发现:在新闻网站上发表新闻评论和在社会化媒体上发表新闻评论的选择概率基本相同,但受众明显更喜欢在社会化媒体上发表新闻信息。调查中“通过社会化媒体张贴新闻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选择率是14.6%,接近在新闻网站在新闻网站上发布新闻(7.8%)概率的2倍。(www.xing528.com)

(2)获取新闻的人际相关性。

分享新闻链接成为受众参与新闻互动最普遍的选择,那么,受众愿意获取这些分享的新闻信息吗?研究显示,在是否更愿意点击朋友推荐的链接一项中,69.5%的受众选择肯定(见图3-14),说明受众的网络新闻参与具有比较强的人际相关性。

图3-14 受众网络新闻获取受朋友推荐影响情况

(3)获取新闻的主动性。

在受众访谈中,有受众提到其接触新闻并不是主动的,而是由于网页推荐或软件自带新闻功能才会吸引其浏览。因此,我们考察了新闻获取的主动程度。结果显示,在样本人群中,42.4%的受众获取新闻的主动性强,25.5%的受众获取新闻的主动性中等,32.1%的受众获取新闻的主动性弱(见图3-15)。

图3-15 受众获取新闻主动性

本研究将强新闻获取需求者定义为“积极新闻获取者”,将被动新闻获取者定义为“惰性新闻获取者”,两者的比例为4∶3。可见人群中存在高比例的“惰性新闻获取者”,他们更愿意被动地获取新闻信息。这提醒新闻传播者要重视这类被动的新闻信息需求,他们可能是新闻信息市场的潜在用户。

(4)参与新闻评论的积极性。

受众参与评论的积极性一般。64.0%的受众选择新闻评论积极性一般,9.4%的受众会常常参与新闻评论,而26.6%的受众较少参与新闻评论(见图3-16)。

图3-16 受众参与新闻评论的积极性

(5)发布新闻的积极性。

受众发布新闻的积极性一般。61.9%的受众选择新闻评论积极性一般,13.5%的受众会常常在网上发布所见所闻,而24.6%的受众较少在网上发布信息(见图3-17)。

图3-17 受众新闻发布积极性

4.网络新闻的付费意愿

(1)数字化新闻付费意愿。

数字化新闻的付费主要存在三种形式:①网络流量费用;②专门的新闻订阅费用;③一次性购买新闻客户端软件的费用。在数字化新闻付费的现状调查中“是否曾经对数字化新闻付费”的调查结果显示,86.5%的受众未曾对数字化新闻付费,仅有13.5%的受众曾经付费。在进一步的问题“您未来会对自己喜欢的网络新闻资源付费吗?”的选择中,72.5%的受众对未来的数字化新闻付费仍无兴趣,27.5%的受众表示对于自己喜欢的网络新闻资源会愿意付费。对比现状与未来意愿两组数据,可见还是有部分(14.0%)的受众愿意为数字化新闻付费(见图3-18)。

图3-18 受众数字新闻付费意愿

(2)流量费用顾虑。

“流量费用是您使用移动网络新闻时主要顾虑的因素之一吗?”从总体网络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有44.5%的受众会有流量费用的顾虑,顾虑的人数要略微少于不顾虑的人数。就手机与平板使用者的比较而言,手机使用者的流量费用顾虑(47.7%)要稍高于平板使用者(44.0%)(见图3-19)。

(3)移动新闻客户端软件付费意愿。

调查显示,网络新闻受众中,32.0%的受众并没有使用移动客户端软件;受众中使用新闻APP的数量集中在1~2个,占总体比例的50.0%,3~4个的占12.7%,5个以上的比例很低,仅占5.3%(见图3-20)。

图3-19 受众新闻媒介流量费用顾虑

图3-20 受众新闻APP使用数量

当被问及新闻客户端软件可以接受的价格时,近六成的受众表示不免费不用;33.9%的受众表示能够接受1~6元的价格;在访谈中,有受众就表示可以接受目前手机应用程序商店提供的最低额度消费,即6元左右。也有受众可以接受18元及以上更高的价格,但比例很低,仅占0.9%(见图3-21)。

图3-21 受众新闻APP价格接受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