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影响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影响研究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将文献中涉及新闻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4)用户体验因素:新媒体新闻媒介的显著特性是其互动性,互动性被认为是影响人们选择和使用新闻媒介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一些研究认为媒介丰富度、媒介可信度对新闻媒介的选择会产生显著正面影响。针对新闻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

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影响研究

本书将文献中涉及新闻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因素方面,主要涉及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网络使用经验、媒介依赖、用户体验;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涉及媒介特征、社会影响、使用环境、媒介消费价格。

1.影响新闻信息行为的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受众的媒介选择与使用受到受众本身的生理特性、社会角色、职业特性、文化程度等基本人口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主观因素还包含了受众动机需求、心理特点等心理层面的影响因素。

(1)人口学特征方面。

许多新闻受众研究都从各自视角发现受众性别、年龄、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差异、民族差异等对于新闻媒介选择与使用的影响。(卜卫,邱林川,2003;韩强,2000;高叶,2003;刘心,2010;王莹,江昀,2011;李雪松,司有和,谭红成,2010)

(2)心理因素方面。

目前研究主要涉及“媒介依赖”“权衡需求”“情感因素”“用户体验”。

1)媒介依赖因素:李雪松,司有和,谭红成(2010)指出习惯性是新媒介在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电视和报纸两种传统媒介的主要原因之一。谢天勇,张国良(2013)的研究表明新闻需求与媒介依赖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张洪忠,李楷(2009)研究受众新闻阅读内容与不同媒介依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李喜根(2008)则用实证的方式验证了手机依赖因素对于手机新闻采纳具有显著影响。

2)权衡需求因素:祝建华(2004)以媒体接触时间的“零和游戏”为基础,提出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所满足,并且认为某一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王晓华,严丽娜(2007)对该理论进行了再度检验,研究表明权衡需求在解释新媒体采用时不是独立的自变量,而是受个体差异影响的中间变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研究表明媒介使用时间并非基于零和基础。(潘忠党,於红梅,2010;喻国明,许子豪,赵晓泉,2013)

3)情感因素:胡毓智(1998)在研究口语化标题对受众选择影响中指出,情感的接近性是影响受众新闻选择的重要因素。杨若文(2008)则更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情感状态下的受众在新闻信息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使用内容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4)用户体验因素:新媒体新闻媒介的显著特性是其互动性,互动性被认为是影响人们选择和使用新闻媒介的重要影响因素。莱纳(Dominik J.Leiner,2008)指出,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用户怎样看待媒体,互动性不只是基于技术特性的,而且是基于用户主动感知的。荣荣,张晓艺(2012)对多元化的融合性新闻媒介选择行为的研究,证实了“感知易用”“感知有用”和“感知流行特征”与受众互动体验相关。

2.影响新闻信息行为的客观因素(www.xing528.com)

客观因素是指新闻媒介本身的客观特性以及受众所处的信息环境,主要包括:新闻媒介特征、社会影响、使用环境和新闻媒介消费价格。

(1)新闻媒介特征:媒介丰富度、媒介可信度是普遍受到讨论的影响因素。

丰富、真实是评价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但是在新闻媒介使用上,这些因素需要被重新考量。有一些研究认为媒介丰富度、媒介可信度对新闻媒介的选择会产生显著正面影响。(Avner Caspi,Paul Gorsky,2005;李雪松,司有和,谭红成,2010)

而有些研究却得出不同的意见,比如荣荣,张晓艺(2012)研究大学生对于融合新闻的媒介选择时发现,丰富性对融合媒介新闻选择不会产生影响。桑达(Sundar,2000)“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效果研究”表明并不是丰富度越高的新闻网站越受欢迎。李喜根(2008)对于手机新闻接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手机的技术功能特征对手机新闻采纳有直接影响,而手机新闻信息质量优劣对手机新闻采纳没有影响。

(2)社会影响:受众媒介选择和使用受到周围社会关系的影响。

《2010年美国受众新闻消费特征报告》表明获取新闻是一项社会活动。72%的有新闻获取习惯的美国人认为他们享受与朋友和家人、同事讨论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过程;69%的人认为这样做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英国2012年的数字新闻调查报告表明,人们愿意更多地点击和转发朋友分享的新闻链接。王呈,马玲,吕辰晶(2012)在探索网络社交与网络新闻的相关性时发现,虽然在时间性层面,网络社交并没有增加网络新闻的阅读时间,但是实证调查表明:受众阅读新闻时表现出“亲人际,反权威”的特点,同时,人们获取、分享新闻的平台是基于阅读惯性,这种惯性与受众社交倾向有关。

(3)使用环境:物理空间与社会情境对新闻媒介选择与使用都产生影响。

媒介情境理论指出情境和人的媒介使用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在不同物理空间中使用不同媒介获取新闻是一种常态,这也造成在不同环境中人们获取新闻的时间和频率是不同的。以英国最近的新闻使用调查为例:英国人获取新闻信息最频繁的地点依次是家、办公室、交通上。大部分人(83%)在家里获取新闻,其中在电视上看新闻花费的时间最长,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媒介形态的发展都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该研究以手机为例,指出手机所带来的受众信息行为的真正变化,首先来自信息接收时传播情境的“移动化”,手机的便携性特征使得新闻消费突破了家庭或办公室空间的限制。同时,手机新闻消费的情境也在不断地扩张。一些研究统计的显示,使用智能手机的新手仍然倾向于“在路上”进行新闻阅读,而资深使用者则逐渐开始在“任何场所”都使用手机进行新闻消费。(顾洁,田维钢,2013)

(4)新闻媒介消费价格:性价比和付费意愿是影响受众新闻消费的经济因素。

新闻媒介选择的实证研究表明媒介价格与媒介选择呈显著负相关(李雪松,司有和,谭红成,2010),即新闻付费价格越高,人们越不愿意选择。在数字化新闻时代,大多数新闻一直都是免费的,这对新闻机构的盈利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国外的一些新闻媒体尝试推行数字新闻付费,如数字新闻付费墙等模式。路透社2012年的数字新闻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字新闻使用频率与付费存在显著相关性:使用越频繁,付费意愿越强。

针对新闻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目前已有的研究在主观因素方面涉及“媒介依赖”“权衡需求”“情感因素”和“用户体验”;在客观因素方面涉及“新闻媒介特征”“社会影响”“使用环境”和“新闻媒介消费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