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实践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实践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对于滨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专家探求的热点问题之一。黄河入海口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尤其是黄河三角洲一带,因滨海湿地分布集中,类型多样,人为扰动强烈,近年来已成为滨海湿地景观演变研究的热点地区。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实践

景观格局是某个时空尺度上斑块的空间分布,是地理过程在某个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具体表现,是复杂的物理、生物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湿地景观格局则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湿地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它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决定着景观过程,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着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流,导致景观功能发生变化。今天的格局是过去的景观流(自然、社会、经济和各种生态过程)形成的,其又是今后景观格局形成的基础。因此,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学过程,通过分析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景观生态过程,揭示景观演替的机制和规律,进而预测景观的变化趋势,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对于滨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专家探求的热点问题之一。

黄河入海口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尤其是黄河三角洲一带,因滨海湿地分布集中,类型多样,人为扰动强烈,近年来已成为滨海湿地景观演变研究的热点地区。国内许多学者都曾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景观破碎化程度以2004~2009年的景观变化进行过较系统地研究,揭示了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程度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有学者进一步就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对养分去除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空间模拟,从而为进行以污染治理为核心的景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些学者还通过对渤海湾滨海湿地资源近年来景观演变的研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及湿地生境自然演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在当地生态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以及东营地区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东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较20世纪90年代又有了不小的变化。(www.xing528.com)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时空演变,力图揭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2004~2009年景观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内在机制,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轨迹,进而实现该地区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使得当地政府部门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期间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以及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使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