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加工实训:传统豆制品关键技术

食品加工实训:传统豆制品关键技术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细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

食品加工实训:传统豆制品关键技术

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1.清理

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2.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生产时大豆的浸泡程度因季节而不同,夏季将大豆泡至9成开,冬季将大豆泡至10成开。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倍。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

3.磨浆

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得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细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砂盘磨进行破碎,注意磨浆时一定要边加水边加大豆。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以能够充分提取大豆蛋白质为宜。(www.xing528.com)

4.煮浆

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过程。一方面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煮浆的方法根据生产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土灶铁锅煮浆法、敞口罐蒸汽煮浆法、封闭式溢流煮浆法等方法进行。

5.凝固与成型

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生产中通过“点脑”和“蹲脑”两道工序完成。

“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

经过“点脑”后,蛋白质网络结构还不牢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凝固才能完成,这个过程称为“蹲脑”。根据豆腐品种的不同,“蹲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 min。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制品,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