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联想式和省悟式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联想式和省悟式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辞海》是这样定义灵感的:“灵感是文艺、科学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灵感迸发一般有两种方式,联想式和省悟式,所谓联想式是指,当人们对某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研究而不得其解时,后来经某一事件的刺激、启示、触发下,思维顿时产生联想,豁然开朗,迸出创造性的新设想,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联想式和省悟式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回忆起发现时的情景说:“……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火炉,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面前飞舞,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接起来了,一个个摆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旋转,我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说结果工作了整夜……。”就这样,他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的蛇”得到启示,豁然开朗提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辞海》是这样定义灵感的:“灵感是文艺科学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也就是说从心理学角度看,灵感或者说直觉、顿悟。名称不一,但都是指这样一种事实,即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突然获得解决的一种心理过程。

灵感产生的条件是由实践提供的,是在自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思考者头脑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对问题经历了反复、紧张、艰苦的思考,到了挥之不去的程度,直至思想饱和,以至陷入僵局。这时,把问题暂搁,放一放,去从事其他活动,有意识转换一下环境,使紧张的大脑思维活动得到调剂、缓解,大脑不受压制。这时下意识活跃起来,易接收潜意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导致原有的神经活动和认识心理结构的重构,产生联想,并和神经活动系统“耦合”,导致灵感产生。然后再通过思维的鉴别,有用的便成为创造性设想。(www.xing528.com)

灵感迸发一般有两种方式,联想式和省悟式,所谓联想式是指,当人们对某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研究而不得其解时,后来经某一事件的刺激、启示、触发下,思维顿时产生联想,豁然开朗,迸出创造性的新设想,使问题得到解决。所谓省悟式是指通过内在省悟,内部“思想闪光”而产生的灵感,由此可见要想孕育和捕捉灵感,最重要的在于一是对问题的执着的追究,要明确问题,集中精力,排除困难,不怕挫折。二是充分利用潜意识活动的作用,对思维要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要善于记录突发的念头、新意、妙想。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握灵感是重要的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