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享受一个人的快乐,学会与自己相处

享受一个人的快乐,学会与自己相处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孩子所在的小学离刘女士原先的单位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此,她辞了职,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司找了份工作。故事中的刘女士是个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寂寞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难以忍耐寂寞而寻求群体生活,这不但曲解了寂寞,得不到寂寞的益处,也同时严重误解了群体生活。

享受一个人的快乐,学会与自己相处

紧张的忙碌工作之余,你离开办公桌,沏一杯咖啡,来到窗前,静静俯瞰这城市中匆匆行走的人们,是否觉得自己累了太久,寂寞好难得?在万籁俱寂的子夜时分,你沉沉地睡去,但一想到次日依旧要面临繁杂的工作、生活,你是否觉得心力交瘁?你听够了上司的训导,同事的唠叨,孩子的哭闹,家人间的争吵,你是否很渴望能独处?

的确,在人的一生当中,寂寞、独处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在这喧哗的世界里,难得寂寞一回。在大都市里,寂寞真的是一种少有的平静,没有压力,没有喧哗,只有安静,只有自己的呼吸,只有平平淡淡。在万物沉睡的凌晨,在肃静的内室,在空旷的郊野,在所有这些寂寞的时候,凡尘的烦琐事务离我们远去了,忧虑与烦忧也不再侵害我们,我们的内心自然会生出许多平安欢喜之情,此时思绪静止,内心安详而淳朴,你会感到一种与天地同在的醉意。

刘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孩子所在的小学离刘女士原先的单位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此,她辞了职,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司找了份工作。

“自从到这边来上班,几乎就没有了独处的时间,办公室是三个人公用的,似乎什么都是大家的领地,好在大家相处是愉快的,事情也做得顺意,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工作之余的时间,多是给了孩子,给了家庭,偶尔的独处,也是在阅读中掩藏自己。‘寂寞’这样奢侈的享受已经远离了自己。

今天下午开会然后放假,我是带着提前放假的孩子来的。会后,大家都回家,我一个人在办公室,继续上次未完成的一段视频编辑。孩子和陈先生家的儿子一起玩着,而我一直坐在计算机前,同事们都走了,后来孩子也给他爸爸接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坐在空空的办公室,等待着文件的生成、刻录。寂寞中,于是有了整理心情的想法,于是诞生了连续几篇散乱的文字:

本来还是正好的夕阳,不觉间夜色肆意蔓延开来,偌大的校园已经是寂静一片。站在窗前,视线是极好的,不远处已经是灯火阑珊,围墙外的道路上,街灯安静而闲适,总是让我想起10多年前的一些黄昏。高中时一个人走在上晚自习的路上,冬日的黄昏,橘黄色的街灯点缀着深蓝色的天幕,有时飘雨有时落雪,更多的时候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如自己的大脑,疲惫后的宁静与超然;还有的黄昏,站在学校七楼的寝室窗前,眺望不远的山上忽明忽暗的灯光,嘉陵江的水声仿佛穿透夜色低语着。思绪飘渺地不知去向,似乎总也不知道家何方,总有着无限的希冀,当然也有过彻底的绝望,那时候彻底地明白了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

寂寞的、超脱的,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成了自己对黄昏最热切的期盼。而毕竟我们都是红尘俗世中纠缠着的众生,谁也超脱不了。

文件制作完成,我于是关上窗户,收拾心情,踏上回家的路。明天,又是一个不短的放假天,真好!”(www.xing528.com)

故事中的刘女士是个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寂寞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难以忍耐寂寞而寻求群体生活,这不但曲解了寂寞,得不到寂寞的益处,也同时严重误解了群体生活。许多人参与群体生活的缘由乃是他们不能够独居,不能够忍受寂寞,他们需要借助外界的喧闹来驱除内心的空虚。而群体生活却永远也不能治愈空虚,它只是经由精神的麻醉而暂时忘记了寂寞与空虚的存在,结果反而更加重了这种空虚。

独处时,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

旅游,旅游是很多现代城市人放松自己的方法,长时间游走于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应到大自然中去。

读书,读感兴趣的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抓住一本好书,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听听音乐也会让你身心放松下来。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怡,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放声歌唱也是一种气度,一种潇洒,一种解脱,一种心灵的呼唤。

总之,寂寞是一种宝贵的情感,凡庸的人总不能够享用寂寞,难以在寂寞中寻求灵魂的清静与成长,而内心淡定的人则能抓住难得的寂寞时间来洗涤自己的心灵,享受一个人美妙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