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LC网络系统配置指南:行业标准

PLC网络系统配置指南:行业标准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类型与网络协议之多也是PLC网络的一大特点。真正的PLC网络协议的制定及PLC网络的推出要由PLC厂家完成。要指出的是,PLC网络协议多是专用的。然而随着PLC技术的进步,也出现了国际的PLC行业标准。目前,不仅PLC,而且DCS、HMI以及现场总线等制造商逐步提供基于此标准的产品。IEC61131-3国际标准将是下一代PLC的基础。于1995年12月29日以GB/T 15969.1~4颁布了PLC的国家标准。

PLC网络系统配置指南:行业标准

PLC网络也都是分层的。但是它的分层多把ISO/RM相邻几层的功能合并。目的是使网络简化,并具有适应性、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投资情况及生产的发展,从单台PLC到网络,从底层向高层逐步扩展。

它的对应层也都有相关的协议,而这些协议也多是参考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制定的。当然,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有的可能是全部或部分由自己定义。这个协议要处理的问题主要有:

1)通信环境约定,如电磁环境、通信距离等;

2)站点数量约定,如同一个网段的最多站点数,网络的最多站点数等;

3)网络拓扑约定,是星形、总线形,还是环形等;

4)站点数据交换约定,是点对点,还是点对多点等;

5)传输媒介冲突仲裁方式约定,是CSMA/CD,还是令牌等;

6)传输数据量约定;

7)数据传输速率约定;

8)数据传输实时性约定;

9)CPU处理能力约定。

PLC厂家很多,同一厂家的PLC网络类型很多,协议也很多。网络类型与网络协议之多也是PLC网络的一大特点。网络不同、网络协议不同,如果没有像网桥、网关这样的站点或组件,就不能相互接入。

PLC网络协议是与具体网络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样的PLC网络就有什么样的网络协议。反过来说也一样,什么样的网络协议,就有什么样的PLC网络。但是,网络与协议也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网络可能要用到多种协议。反过来,一种协议也可用于多种网络。

以上两节介绍的模型及标准并不等于网络协议,它只是制定网络协议的参考。真正的PLC网络协议的制定及PLC网络的推出要由PLC厂家完成。

要指出的是,PLC网络协议多是专用的。出自商业利益,相当多是不公开的。使用这样的协议,要用到厂家提供的工具软件。因此对这样的协议就不好深究了,着重点放在怎么用好它就够了。

然而随着PLC技术的进步,也出现了国际的PLC行业标准。其中也有关网络通信部分的推荐。只是这些标准多只是用作参考。以下将对其作简要介绍。

1.PLC行业标准

PLC行业标准为IEC61131。其前身为(1998年前)为IEC1131。目前,不仅PLC,而且DCS、HMI以及现场总线等制造商逐步提供基于此标准的产品。

IEC61131标准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如软件工程、结构化编程、模块化编程、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弥补或克服了传统的PLC、DCS等控制系统的弱点(如开放性差、兼容性差、应用软件可维护性差以及可再用性差等)。对于符合这一标准的控制器,即使它们由不同制造商生产,其编程语言也是相同的,其使用方法也是类似的,因此工程师们可以做到“一次学习、到处使用”,从而减少了企业在人员培训、技术咨询、系统调试和软件维护等方面的成本。

IEC61131国际标准包括8部分。Part1:综述;Part2:硬件;Part3:可编程语言;Part4:用户导则;Part5:通信;Part6:现场总线通信;Part7:模糊控制编程;Part8:编程语言的实施方针。IEC61131-3是IEC61131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IEC61131-3国际标准将是下一代PLC的基础。IEC61131-5是IEC61131的通信部分,通过IEC61311-5,可实现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如机器人数控系统、现场总线等的通信。

在IEC61131的各个部分陆续公布之后,我国的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委员会按与IEC国际标准等效的原则,组织了该标准的翻译出版工作。于1995年12月29日以GB/T 15969.1~4颁布了PLC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只涉及IEC61131的第一~四部分,没有纳入1995年以后出版的第五部分通信、第七部分模糊控制编程软件工具、第八部分IEC61131—3语言的实现导则。

进入21世纪,国产PLC,如和利时LK、LM机,其编程语言也采用了IEC61131-3标准。若干新推出的DCS也公开宣称符合或兼容IEC61131-3标准。

2.PLC行业标准中通信部分

IEC61131-5为PLC通信部分标准。描述的是PLC的通信问题,即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多台PLC之间如何实现状态及控制信息的交换、如何启动执行命令。执行命令包括重新启动资源和下载配置等。

(1)IEC61131-5的通信服务

包括两个方面:服务器设备和客户设备。

IEC61131-5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网络的7层协议模型为基础,在第七层应用层之上建立了IEC61131-5的通信模型,所以,从理论上来说,IEC61131-5允许各PLC之间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进行通信。定义在IEC61131-5中的通信设备的许多概念来自IEC61131-3,如存取路径和通信功能块等。

978-7-111-34132-1-Chapter02-55.jpg

图1-43 IEC61131-5通信模型

通信功能块和相关的数据类型是用IEC61131-3中的概念和语言来定义的。IEC61131-5的通信模型如图1-43所示。(www.xing528.com)

一个PLC可以相当于一个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信息和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反应,也可以相当于一台客户,向服务器请求信息和要求服务。其他的设备,诸如监控系统(Supervisory system)和其他非IEC61131-3相容设备也可以作服务器或客户。

通信协议(如以太网)允许非限定数量的PLC服务器和客户共存在同一个网络中。在许多情况下,一台PLC既可以作为一些PLC的服务器,又可以作为其他一些PLC的客户。

IEC61131-5标准仅仅定义了在PLC之内的通信设备,如PLC A和B的通信设备,并没有定义其他外部的客户的通信设备。

(2)IEC61131-5规定支持的应用功能

每一台PLC可提供通信设备,以支持下面的特殊应用功能:设备检验;数据获得;控制程序执行和I/O控制;应用程序传送;用户应用程序的同步;警告报告;连接管理。

(3)IEC61131-5规定的PLC主要子系统。

此子系统见表1-10。

对每一个子系统,其状态信息用一个标准格式的采用IEC61131-3中的数据类型表示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各个PLC子系统有相似的状态信息项。每一个子系统有一个称为“health(健康状况)”的初始化项,它有3个状态:GOOD、WARNING、BAD。每一个子系统的状态信息还包括特定的产品状态信息,诸如诊断错误、操作状态等。每一个子系统能够通过预定义的存取路径、直接地址,存取状态信息。IEC61131-5定义了一套复杂的保留直接地址用于存取PLC内的每一个子系统的状态。如%S0是主PLC状态的直接地址,%S3是第三子系统状态的直接地址。(4)IEC61131-5标准允许PLC之间交换信息和控制信号表1-11列出了标准提供的通信设备和通信功能块。

表1-10 PLC主要子系统

978-7-111-34132-1-Chapter02-56.jpg

表1-11 PLC通信设备和通信功能块

978-7-111-34132-1-Chapter02-57.jpg

1)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通信功能块通过通信通道读写远程PLC。通信通道的建立是通过调用CONNECT功能块实例化,并将远程PLC的完全网络地址提供给CONNECT功能块来实现的。CONNECT功能块返回一个本地通信通道的标识,所以,需要与特定的远程PLC通信的全部通信功能块能够使用该开放的通信通道。

2)设备确认(Device Verification)。STATUS和UNSTATUS功能块读取远程PLC状态的设备。

3)数据获得(Data Acquisition)。数据获得关心的是从远程PLC读取变量值,读取变量值的方法有两种:

①轮询(Polled):READ功能块能周期性地或在特定触发器条件下读取被选变量的值。

②编程(Programmed):远程PLC能够决定在何种条件下提供数据消息。远程PLC内的USEND功能块能够传送由URCV功能块接收的未经请求的数据。

4)控制(Control)。有两种方法用于实现本地控制软件和远程控制软件的交互:

①参量法(Parametric):该种方法允许本地PLC通过写值到关键变量,调整远程PLC的行为。使用WRITE功能块,允许将值写入到远程PLC内的被选的“存取路径(access-path)”变量中。

②互锁法(Interlocked):该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控制事务处理的方法,即本地PLC请求远程PLC执行一个操作,接着返回操作完成的信号。这种事务处理是通过使用本地PLC(客户)内的SEND的功能块和远程PLC内的RCV功能块来完成的。

5)报警报告(Alarmreport)。当某一预定的报警条件产生时,PLC能向被选的远程PLC发出信号。远程PLC能够发送一个确认信号,返回给本地PLC,告知报警报告已经收到了。ALARM和NOTIFY功能块能够产生确认和非确认的报警报告。

6)变量范围管理(VariableS cope Management)。变量范围管理标识了各种各样的IEC61131-3语言或其他特定实现的名称范围。

(5)与MMS关系

IEC61131-5考虑到了通信功能块映射到ISO/IEC9605-5的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中的给定服务的情况。MMS特定于MAP(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Protocol)的应用层。MAP最初是由美国的通用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一种工业通信系统,MMS标准定义了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允许工业设备、单元控制器和监控系统通过一个通信网络交换信息。每一个服务特定为一个事务处理。一系列事先定义的数据项被传送给一个远程设备,接着就要求一系列事先定义的响应中的一个作出响应。请求信息和响应信息具有足够的柔性来考虑附加的特定数据的实现。

定义在标准中的MMS映射包含了在表一中全部设备。每一个功能块使用一个已定义的MMS服务的子集。如STATUS功能块将使用MMS的“状态”服务。每一个功能块的实现将调用一系列定义的MMS服务。

这将允许与IEC相容的设备之间能够借助于任一基于MMS的网络进行互操作。采用MMS还能够使得基于MMS网络的不是采用IEC61131-3标准实现的设备与基于IEC61131-3标准的PLC进行通信。如一台在MMS网络上的数控机床(NC)能够对基于IEC61131-3标准的PLC内的STATUS功能块作出响应。

IEC61131-5定义了IEC61131-3与MMS之间的映射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IEC61131-5还定义了数据类型的兼容性规则,还定义了IEC61131-3名称范围到各式各样的MMS域以及MMS事务处理的映射。

IEC61131-5的通信模型的建立及其通信功能块到ISO/IEC9605-5的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中的给定服务的映射的建立,不但从理论上实现了各PLC之间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进行通信的能力,而且还大大地扩展了PLC系统与其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数控机床(NC)、机器人等进行通信、集成的能力。IEC61131-5标准很好地适应了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对开放性提出的要求,这使得IEC61131可以很好地适应于21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