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地名三大怪:西和槽、西河槽子东门外、东街小学北街盖

敦煌地名三大怪:西和槽、西河槽子东门外、东街小学北街盖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过敦煌的人,看到敦煌地名,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有了“敦煌地名三大怪,西河槽子东门外,东街小学北街盖,小北街宽,大北街窄”之说。实则“西河”为“西和”之误,应更名“西和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归极门拆除,随着内城东墙拆除和南北大街的修建,人们出北门已不再走老路。

敦煌地名三大怪:西和槽、西河槽子东门外、东街小学北街盖

到过敦煌的人,看到敦煌地名,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有了“敦煌地名三大怪,西河槽子东门外,东街小学北街盖,小北街宽,大北街窄”之说。

西河槽,本名西和槽。清代雍正四年(1726),川陕总督岳钟琪巡视故沙州,看到此地水好地美,无人耕种,于是向朝廷上疏,从甘肃五十六州县(包括青海、宁夏一部分)移民到敦煌开荒种地,共移民二千四百零五户。从甘肃何地而来,就用何地地名。以党河为界,黄河以东迁来的移民,就安置在党河以东和党河以西的上游地带。黄河以西迁来的,就安置在党河以西的下游。因西和县在黄河以东,就安置在党河以东。西河槽在唐宋时期叫“东水池”,是一片积水洼池。对面隔公路以南的高地叫“西河梁”,即后来的兰州砖厂。1973年,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居民将西河槽填高了一米多。后来,城镇落实政策,返城的居民无房住,就在这片地方盖了居民点,但名称仍旧用“西河槽”。实则“西河”为“西和”之误,应更名“西和槽”。这就是形成西河槽子在东门外的缘由。

东街小学,前身是“鸣沙书院”(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坐落在内城东门(迎恩门)东墙北边的一个巷道里,巷道由南至北再折向西。小学大门即在此坐北朝南。在校门前隔几家住户就是东街,所以叫东街小学。1957年拆除城墙及壕沟,建成现今的沙州北路、沙州南路。东街小学的校门也由此重修在北街上。而校名依旧,这就形成东街小学在北街盖的局面了。

大北街、小北街均在外城。清雍正九年(1731)修外城(廓城),大小北街是外城两条十字路。大北街相对兰州巷,1958年修百货大楼,将兰州巷北头堵住,形成孤独的大北街了。因最初修内城时无北门,此次修外城时,由大北街向北开北门(归极门)以通北乡。当时大北街能过大轱辘车,而住户却比较少,人多居住在兰州巷。小北街相对的小南街与外城主要的东街,是全城主要的商业区,居民也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归极门拆除,随着内城东墙拆除和南北大街的修建,人们出北门已不再走老路。大北街逐渐萧条,以后的修建又向巷道两侧挤,所以形成越来越窄的街道。而小北街,随着城市发展,要求与小南街对齐、加宽,成为城镇主要居住区,而北面也与环城路相通,看上去小北街宽,而大北街窄了。这就是“小北街宽,大北街窄”的缘由。 (www.xing528.com)

(资料选自荣恩奇《敦煌之谜》)

1943年的敦煌城内街景(李约瑟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