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的智慧:技术进步需审慎抉择

庄子的智慧:技术进步需审慎抉择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这些行为恰恰是对文明的破坏。抱瓮老人指责以子贡为代表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看到了技术高效率的优点,而忽视了技术的负面作用,即破坏环境、可能改变人性的一面。从抱瓮老人的态度不难看出,庄子主张人类应将技术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不可一味盲目地、无限制地追求技术的进步。庄子的目的在于告诫踌躇满志的人类,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对技术作出深思熟虑的理智的抉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庄子的智慧:技术进步需审慎抉择

人类的文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改造;二是对人自身的改造。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开始了这两项活动,它们也成了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常常以此沾沾自喜。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这些行为恰恰是对文明的破坏。

庄子把自然界物质的原始状态称为“朴”,认为任何人为的技术都有损于物的“朴”本性。不幸的是,庄子的预言在今天已逐步成为现实,地球上的部分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灭绝,森林面积迅速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切说明,庄子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但是,庄子并非因此而否定所有的技术。对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技术,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也主张通过耕织这些基本的生产活动向大自然索取必需的生活资料,但对技术发展的使用和依赖应当有个限度。《庄子·天地》篇中关于抱瓮老人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这一观点。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是春秋时期卫国人,据说很有口才,访问过许多诸侯国。一次,子贡从楚国晋国去,路过汉水南岸,看见一位老人吃力地抱着瓦罐浇灌菜地。那老人先到井里去汲了水,倒到瓮中,再抱着瓮到田里去浇。这样一趟一趟地来回走,费力大而功效极低。子贡看老人很辛苦,就对他说:“老人家,您为什么不用汲水器械来灌溉呢?利用它来灌溉,一天能浇一百畦,又快又省力,您难道不知道吗?”没想到老人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听我的老师讲过,有了机械,就一定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一定会产生机巧之心。一个人如果心存机巧,纯洁的心就不复存在;纯洁的心没有了,思想就会不静定;思想要是不静定,也就体悟不到‘道’。谁说我是不知道那灌溉机械,只是觉得用它可耻才不用罢了。”

把机械视为洪水猛兽,是因为它代表着对自然的破坏。抱瓮老人指责以子贡为代表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看到了技术高效率的优点,而忽视了技术的负面作用,即破坏环境、可能改变人性的一面。从抱瓮老人的态度不难看出,庄子主张人类应将技术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不可一味盲目地、无限制地追求技术的进步。庄子的目的在于告诫踌躇满志的人类,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对技术作出深思熟虑的理智的抉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www.xing528.com)

真正的自然精神是与人的生命、自由发展相一致的,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城夺地,致力于修路、打仗、开荒,毁掉了不少森林和草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与庄子同一时代的孟子,看到齐国临淄城郊的牛山因过度采伐、放牧变成荒山,也感慨万千。严酷的现实激发了庄子的忧患意识,人类刚刚跨入文明的门槛,他便以智者的敏锐,洞察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会干扰、破坏自然环境,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善待万物、保护环境,呼吁“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这无疑是给世人的头脑擦了一剂清凉油,具有醒目清心的作用。

现代科技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时也消解了人类对宇宙的玄想。当宇航员的双脚踏上月球的土地,却发现那里竟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广寒宫,“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的动人神话,一下子失去了美丽的主人公。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新的商品诞生,物质越来越丰盛了。但物质相对于人来讲,永远是身外之物。人类已经把自己的衣食住行打点得越来越精致,把外在的环境整治得越来越舒适了。但是心灵却在越来越辉煌的物质文明中萎缩,沉迷于电子设备中。

从手机中走出来,从物质的繁复中走出来,面对生命,思考人生;看看头顶的星空与月亮、闻闻孩子的奶香、和智慧的老人去交谈吧。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运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开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