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古渡口:黄河的传说

山西古渡口:黄河的传说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途的船工们说,要了解山西的古渡,必须从喇嘛湾开始。从船工们的叙述中,这个叫做喇嘛湾的河边小镇,不仅是黄河进入山西的要冲,而且和山西古渡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年,喇嘛湾古渡的津长又迎来一位中原商人,却是死去商人的儿子。这幅赠金不受的图轴被永远定格在黄河边上,也永远定格在一代一代船工的脑海里了。后来,此事上闻皇帝,于是喇嘛湾渡口被命名为“君子津”。君子津,亦称君子济。

山西古渡口:黄河的传说

考察山西古渡口之旅,第一脚却踏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个叫做喇嘛湾的古镇街头。

沿途的船工们说,要了解山西的古渡,必须从喇嘛湾开始。从船工们的叙述中,这个叫做喇嘛湾的河边小镇,不仅是黄河进入山西的要冲,而且和山西古渡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察看形势,果然。

黄河在喇嘛湾一带,河面有一两里宽的样子,河岸曲折平缓,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偶尔卷起一个漩涡,也不能构成太大的凶险。但是,河水穿过大桥桥墩,像训练有素的军队,听得一声令下,倏然不见踪影,顷刻之间就消失在苍苍莽莽的群山之中。你不知道,群山里面,正在轰轰隆隆地勾画着一个非常大的地理动作,千里长峡深藏其中,在喇嘛湾这里,不过是刚刚开了一个头罢了。

《山西通志》这样描述喇嘛湾的形势:

河自喇嘛湾南入红山口,即《水经注》所谓桢陵“南六十许里,有东西大山,山西枕河,河水南流”者。隋大业长城即缘山而东,今其遗址尚存,河自此入山至龙门,曲行山中约五百里,古概称为西河。

东西两山夹峙,河水喧哗南流。天地悠悠,亘古未变。但隋代大业年间顺着山势修造的长城却连一堆土封都看不见踪影了,远天远地之间,依稀可以看见一两处烽墩的痕迹,淡淡的,仅仅是一些意思。

但喇嘛湾作为渡口的年代已经相当长了。(www.xing528.com)

当年,汉桓帝出巡塞北,由此渡河北进。皇帝出行,随行带着一名商人。可能是带得钱多压身,走着走着就被落在后面迷失了道路。一天傍晚,喇嘛渡口的津长开门将筋疲力尽的商人扶进了自家土炕。不知道这个迷路的商人是被夜里荒天远地的塞外寒风吓坏了,还是为没有鞍前马后侍候在皇帝身边而感到惶恐不安,急火攻心,心急如焚,津长第二天推门叫他起来赶路的时候,他已经直挺挺地死在了炕上。没有办法,津长只好将他就地掩埋。

来年,喇嘛湾古渡的津长又迎来一位中原商人,却是死去商人的儿子。他千里跋涉,一路打听,寻找父亲的下落。津长将他领到他父亲的坟前,说:他就在这里。

那儿子将父亲的尸骨起出来,他发现,去年父亲贴身带的银两居然完好无损地同父亲葬在一起

年轻商人大为感动,要将钱财全部赠送给这位大仁大义的津长,津长死活不接受这份厚礼。他说了些什么,史籍无载,但肯定是一些朴素平常的话。这幅赠金不受的图轴被永远定格在黄河边上,也永远定格在一代一代船工的脑海里了。后来,此事上闻皇帝,于是喇嘛湾渡口被命名为“君子津”。

作者和老船工们在一起。

君子津,亦称君子济。这个古老的故事被原原本本记载在《水经注》里。找到当地老船工加以印证,竟然发现,这个故事已经被民间口头文学演绎出多种版本,不过,无论怎样改变,拒收不义之财,恪守船家本分,永远是这些故事的中心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