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寺观建筑的独特结构技术及其魅力

中国寺观建筑的独特结构技术及其魅力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寺观建筑的外观多为殿宇式,而其结构技术是以木构架为核心的,但在具体处理上能够大胆发挥,产生结构合理、规模宏伟的独特效果。为增加结构稳定和审美效果的斗拱,也被寺观建筑常用。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寺观建筑中的无梁殿确是砖石构架结构的代表珍品。殿内结构用砖券代替木梁,正面开五间,每间1券,每排5券,中央一间券洞最大,横跨11米多,高14米。

中国寺观建筑的独特结构技术及其魅力

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这个传统从原始社会基本上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此外还有竹构架、石构架和土木构架等结构方式。

木构架是以木为梁柱形成间架,分承建筑上部的一切负荷。这种木构架的特征有二:①它采用榫卯安装的方法,将各种不同形状的木构件组合在一起,非常坚固。②运用斗拱。它本来是用作承托梁枋和支撑屋檐的,后来又有所发展。有时斗拱还被用来表示建筑物的等级和用作重要建筑物的装饰。

中国寺观建筑的外观多为殿宇式,而其结构技术是以木构架为核心的,但在具体处理上能够大胆发挥,产生结构合理、规模宏伟的独特效果。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我国现存木构架结构的最早建筑之一。它的大殿为典型的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内外两周排列着36根圆柱,形成面阔7间、进深4间的柱网分隔。同时为扩大空间,还进行移柱、减柱的技术处理,即柱网排列除尽间为竖5外,其余主间、次间均为竖4,既使殿中空间增大,也显示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匠心独运。为增加结构稳定和审美效果的斗拱,也被寺观建筑常用。佛光寺大殿的木质斗拱仍然是迄今最早的实例。它的柱头铺作出双杪双下昂,第一跳和第三跳偷心,第二跳华拱跳头施重拱,第四跳跳头昂上令拱与耍头相交以承替木及撩檐椽。后尾则第二跳华拱伸引为乳袱,昂尾压于草袱之一,其下昂嘴斜杀为批竹昂。转角铺作于角华拱及角昂之上,更出由昂一层,其上安宝瓶以承角梁。展的内柱出华拱四跳以承内槽四椽袱,全部偷心,不施横拱,后尾与外檐铺作相同。其后斗拱被大量运用,形式多样,极富变化,如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的双杪单拱偷心、河北正定龙兴寺转轮藏殿平坐的三杪单拱计心、江苏吴县玄妙观三清殿下檐的单昂与内槽斗拱的上昂等。

藻井在寺观建筑中的运用也很普遍,它是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一般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汉代出现平棋藻井,魏晋南北朝的石窟中已很普遍。唐代多为顶,至明清时演变为方井格,上画团花龙凤,成为真正的天花板。例如河北景县开福寺大雄宝殿四方八角藻井。(www.xing528.com)

柱础在寺观建筑中很常见,它是柱下的基础,基主要功用是将柱身中负荷的重量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现存柱础形状的最早实物是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檐柱、内柱同高,约为柱下直径的9倍。柱身上端微有卷杀,柱头紧杀作覆盆状。宋代有直柱、梭柱之别,而柱础多为雕饰精美的莲瓣、山水、花草等覆盆。元代以后,北方以直柱为主,梭柱仅见于南方。至清,柱础多为鼓镜。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寺观建筑中的无梁殿确是砖石构架结构的代表珍品。中国现存最大的无梁殿建筑是江苏南京灵谷寺的无量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殿内结构用砖券代替木梁,正面开五间,每间1券,每排5券,中央一间券洞最大,横跨11米多,高14米。殿顶为重檐九脊玻璃瓦,大屋脊上竖有3个琉璃制小喇嘛塔。殿的内部虽为券洞,但外部仍仿木构架形式,檐下有挑出的斗拱,立面还建有门窗,为一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合构成的建筑。此外还有山西五台山显通寺的无量寿展、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