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联网结构与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结构与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可划分为专用物联网和公众物联网,其服务的结构也随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物联网的服务类型是设计、验证物联网体系结构与物联网系统的主要依据。这种互连结构允许不同类型的物联网采用满足自身需要的连网结构,简化不必要的连网功能,降低网络系统的复杂性。

物联网结构与传感器技术

1.物联网及其服务体系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对象特点千差万别,因而分类方式也各不同。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可划分为专用物联网和公众物联网,其服务的结构也随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公众物联网是指为满足大众生活和信息的需求提供的物联网服务;而专用物联网就是满足企业、团体或个人特色的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的物联网业务应用。专用物联网可以利用公众网络(如Internet)、专用网络(局域网、企业网络或移动通信互联网的公用网络)中的专用资源等进行信息传送。按照接入方式,可分为简单接入和多跳接入两种;按照应用类型,可分为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定位等多种,见表2-1。

表2-1 物联网分类

978-7-111-38796-1-Chapter02-1.jpg

物联网提供常用的服务如下:

1)连网类服务:物品标识、通信和定位;

2)信息类服务:信息采集、存储和查询;

3)操作类服务:远程配置、监测、远程操作和控制;

4)安全类服务:用户管理、访问控制、事件报警、入侵检测和攻击防御;

5)管理类服务:故障诊断、性能优化、系统升级和计费管理服务。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需求,针对以上服务类型进行相应的扩展或裁剪。物联网的服务类型是设计、验证物联网体系结构与物联网系统的主要依据。

2.物联网的节点和互连类型

构建物联网需要划分网络中节点的类型,物联网的节点分成无源CPS(信息物理系统)节点、有源CPS节点、互联网CPS节点等,其特征可从电源、移动性、感知性、存储能力、计算能力、连网能力以及连接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具体见表2-2。

表2-2 物联网节点类型与特征

978-7-111-38796-1-Chapter02-2.jpg

(1)无源CPS节点

无源CPS节点就是具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这是物联网中数量最多的节点。例如,携带电子标签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无源CPS节点。无源CPS节点通常不带电源,可以具有移动性,具有被感知能力和少量的数据存储能力,不具备计算和连网能力,提供被动的T2T连接。

(2)有源CPS节点

有源CPS节点是具备感知、连网和控制能力的嵌入式系统,这是物联网的核心节点。例如,装备了可以传感人体信息的穿戴式电脑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源CPS节点。有源CPS带有电源,可以具有移动性、感知、存储、计算和连网能力,提供T2T、H2T、H2H连接。

(3)互联网CPS节点

互联网CPS节点是具备连网和控制能力的计算系统,这是物联网的信息中心和控制中心,例如,具有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能够提供时间和空间约束服务的互联网节点就是一个互联网CPS节点。互联网CPS节点不是一般的互联网节点,它是属于物联网系统中的节点,采用了互联网的连网技术相互连接,但具有物联网系统中特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配备了物联网专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控制体系。互联网CPS节点具有不间断电源,不具备移动性,可以具有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存储、计算和连网能力,可提供H2T、H2H连接。

根据以上物联网节点的分类,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连接类型包括无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有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以及有源CPS节点与互联网CPS节点之间的连接。无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互连结构如图2-1所示,两者通过物理层协议连接(如通过RFID协议),有源CPS节点可以获取无源CPS节点上电子标签的信息。

有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互连结构如图2-2所示,有源CPS节点之间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协议进行交互,实现有源CPS节点之间的信息采集、传递和查询。考虑到大部分有源CPS节点资源限制十分严格,有源CPS节点不适合配置已有的网间协议(IP);配置数据链路协议也应该是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保证可靠、高效、节能地采集、传递和查询信息,满足物联网节点交互的应用需求。有源CPS节点之间的信息转发和汇聚可以通过应用协议实现。

978-7-111-38796-1-Chapter02-3.jpg

图2-1 无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互连结构

978-7-111-38796-1-Chapter02-4.jpg(www.xing528.com)

图2-2 有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互连结构

有源CPS节点需要通过CPS网关,才能连接互联网节点。CPS网关实际上是一个有源CPS节点与互联网CPS节点的组合,其中实现了完整的互联网协议栈。通过CPS网关,可以在应用层与互联网连接,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物联网应用与互联网应用之间的互通、互连和互操作。这种互连结构允许不同类型的物联网采用满足自身需要的连网结构,简化不必要的连网功能,降低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如汽车电子连网技术、环境监测连网技术等,采用适用于各自应用领域的有源CPS节点之间连接的协议结构,只需通过CPS网关就可以与互联网连接。有源CPS节点与互联网CPS节点互连结构如图2-3所示。

978-7-111-38796-1-Chapter02-5.jpg

图2-3 有源CPS节点与互联网CPS节点互连结构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在上述3种互连中,物理层协议提供在物理信道上采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能力;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对物理信道访问控制、复用,具有在数据链路层安全、可靠、高效传递数据的功能,能提供较为完整的可靠性、安全性控制能力,可以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应用层协议提供信息采集、传递、查询功能,具有较为完整的用户管理、连网配置、安全管理、可靠性控制能力。

3.设计的基本原则

物联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多样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根据物联网节点类型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的体系结构;

时空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能够满足物联网的时间、空间和能源方面的需求;

互连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能够平滑地与互联网连接;

安全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能够防御大范围内的网络攻击;

坚固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具备坚固性和可靠性。

构建物联网的步骤分成标识物品、建立物品连网系统、建立应用平台等。

(1)物体的标识

标识物体是构建物联网系统的第一步工作,通常的方法是利用电子标签和传感器技术对物体信息进行采集。对物体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通常可按消费类型简单划分,如分成人造物体和自然物体,人造物体包括食品、纺织品、其他日用品、货物、道路、桥梁、楼房、汽车、飞机、轮船、生产线等。通常在人造物体上贴上电子标签或者传感装置,就可以把人造物体改造成CPS节点。自然物品包括动物植物、山峰、河流、湖泊等,这些自然物体也可以贴上电子标签或配置传感装置,改造成为CPS节点。标识物体所用到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的材料技术,这是属于物联网最为基础的技术,其突破将会带来物联网产业的大幅度发展。标识物体的另外一项技术就是世界统一的物体编码技术。目前还没有针对物联网的全球物体编码技术。

(2)物体间的连网

为实现物体之间的连网,首先要完成对每件物体的标识,在实现对物体的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对这些被标识物体信息采集的节点。通常的方法是:①根据需要来考虑无线通讯的基本机制,即设计出有源CPS节点与无源CPS节点、有源CPS节点与有源CPS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机制,以及基于信息编解码技术的物体识别机制。②根据多对象的特点,设计出系统可实现通信信道复用机制,可以在一条信道上同时完成多个无源或者有源CPS节点的通信;③设计和实现通信信道上的可靠传输机制和实时传输机制,满足物联网对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前两部分可以构成物联网系统中的连网系统,典型的有源CPS节点实现系统如图2-4所示。

(3)物联网应用平台的建立

978-7-111-38796-1-Chapter02-6.jpg

图2-4 有源CPS节点实现系统

在建立有源CPS节点的连网系统之后,就需要设计和实现有源CPS节点的网络配置、用户管理、节点控制、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查询等功能,即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物联网应用平台。由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节点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应用领域,设计和实现不同控制力度的应用中间件。设计和实现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可以隔离物联网特定连网系统,满足快速应用开发的需求。在设计和实现物联网应用中间件过程中,需要参照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应用平台服务接口标准。对于一个全新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可以在设计和实现物联网应用中间件过程中,提取与实现无关的部分,形成该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服务接口技术规范。

中间件是物联网应用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支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当对象明确后,就可构架出物联网的应用系统。最基本的应用系统包括物体命名管理系统、物体身份真伪验证系统、物联网系统管理等,特定应用系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楼宇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

物联网应用系统需要区分物联网端和互联网端。通常物联网端部署在有源CPS节点上,可以作为应用系统的客户端(客户端/服务器),也可作为应用系统的对等(Peer-to-Peer,P2P)端应用模式。应用系统互联网端部署在互联网CPS节点上,可以作为应用系统的服务器端(客户端/服务器),也可以作为应用系统的P2P应用模式,但这些都需要提供较为强大的存储和后端处理能力,以满足物联网应用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