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防守战术训练实现优化

集体防守战术训练实现优化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发球时,每一个接发球队员都应明确接发球防守的范围。要讲究集体配合,树立1人接球5人保护的观念。“深盆”形站位。三人接发球一般是前排两名队员和一名插上队员不接发球,或前排三名队员都不接发球而由后排队员负担全场一传任务。

集体防守战术训练实现优化

1.排球运动接发球及其阵型

接发球是进攻的基础,是由守转攻的转折点,如果没有可靠的一传做保证,就难以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甚至还能造成直接失分。

(1)排球运动接发球的基本要求。

第一,接发球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进行正确的判断。接发球时,队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充分做好接发球的准备,根据对方的发球动作、性能、力量及速度,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移动取位,对准来球路线,运用合理的垫球技术将球垫给二传队员。

“远飘、轻飘点分散,平快、大力一条线”是比赛中发球落点变化的一般规律,队员可以根据临场发球落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二,合理取位。在组成接发球阵型时,应以前排靠近边线的队员为基准取位,同列队员之间不要重叠站位,同排队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第三,分工与配合。接发球时,每一个接发球队员都应明确接发球防守的范围。划分范围不仅是平面的,还应根据来球的弧度高低进行立体空间划分。

比赛中经常有球落在接发球队员之间的交集,造成无人接球而导致失误。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队员之间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由一传较好的队员或已经主动呼喊“我的”的队员去接;球落在快攻与强攻队员之间时,原则上由强攻队员接更有利,以免影响快攻的速度和节奏;球落在前后排之间,最好由后排队员去接,以利于组成快速进攻。要讲究集体配合,树立1人接球5人保护的观念。

(2)排球运动接发球的阵型。

在选择接发球阵型时,不仅要有利于接球,还要考虑本方所采用的进攻战术及对方发球的特点。

按接发球人数来分,接发球阵型主要有五人接发球、四人接发球、三人接发球及两人接发球阵型。

接发球阵型一:五人接发球阵型。

除1名二传队员站在网前或由后排插上队员基本不接发球外,其余5名队员都接发球,这就是五人接发球。五人接发球阵型是最基本的接发球阵型,水平较低和较弱的队大多采用这种阵型。

五人接发球的优点是每人接一传的范围相对较小,接发球时已站成基本的进攻阵型,组成进攻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后排插上队员插上移动距离较长;3号位打快攻队员接发球时,不便及时上步快攻;有进攻特长的队员,有时不易换到能发挥特长的位置上去,要在接发球后才能换位,如善于扣4号位的主攻队员在2号位时就不易换到其擅长的位置。五人接发球主要有以下几种站位。

站位一:“W”形站位。这种站位5名队员分布均衡,前面3名队员接前场区的球,后排2名队员接后场区的球,职责分明,如图4-53所示。

这种站位的缺点是队员之间的“结合部”相应增多,也不利于接对方发到边角上的球,如图4-54所示。

图4-53 站位一

图4-54 站位一的缺点

站位二:“M”站位阵型。也称“一二一二”站位,如图4-55所示。这种站位阵型的优点是队员分布更加均匀,分工明确,前面2名队员接前区的球,中间队员接中区的球,后面2名队员接后区的球。这种站位对接落点分散、弧度高、速度慢的下沉飘球,高吊球及发到边线、角上的球较为有利。这种站位阵型的缺点是不利于接对方发到场地两腰及后区的大力球、平飘球等。

图4-55 “M”站位阵型 

图4-56 “一”字形站位

站位三:“一”字形站位。对付跳发球、大力发球、平冲飘球的有效站位形式。这几种发球的落点大多集中在球场中后区,接发球时,5名队员“二”字形排开,左右距离较近,每人守一条线,互不干扰,如图4-56所示。

站位四:“假插入”站位。二传队员在前排时,可以运用假插上的站位来迷惑对方。如2号位队员站在3号位队员身后佯做后排插上,当一传来球弧度较高且靠近网时,假插上队员可突然打两次球或吊球,起到攻其不备的效果。同时,6号位还可以佯攻进行掩护,如图4-57所示。

图4-57 “假插入”站位

站位五:隐蔽站位。接发球站位时,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前排队员站在后排队员习惯站的接发球位置上,并把后排队员安排在似前排接发球的位置上,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示例一:3号位队员隐蔽站位。当1号位队员插上时,5号位队员佯做4号位队员,与2号位和4号位队员同时上前佯攻,吸引对方拦网队员,3号位队员则按预定的战术进行突袭,如图4-58所示。

示例二:3号位队员隐蔽站位。5号位队员插上,1号位队员佯攻,3号位队员就可以进行“夹塞”、梯次、拉开等战术进攻,如图4-59所示。

图4-58隐蔽站位(一) 

图4-59隐蔽站位(二)

接发球阵型二:四人接发球阵型。

四人接发球一般在插上进攻中运用,插上队员可与同列前排队员都站在网前不接发球,以缩短插上时间。

四人接发球阵型优点是便于二传插上,不接发球的前排队员可以充分做好进攻的准备。但是接发球时每人负责一条线,对接发球队员的前后移动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接发球只有4名队员,因此大都采用“盆”形站位,主要形式如下。

形式一:“浅盆”形站位。“浅盆”形站位,主要是接对方落点靠后或速度平快的发球,如图4-60所示。

形式二:“一”字形站位。“一”字形站位,主要是接对方的跳发球、大力球及平冲球,如图4-61所示。

(3)“深盆”形站位。“深盆”形站位,接发球队员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场内,主要是接对方下沉球及长距离飘球,如图4-62所示。

图4-60 “浅盆”站位 

图4-61 “一”字站位

图4-62 “深盆”站位

接发球阵型三:三人接发球阵型及其变化。

三人接发球一般是前排两名队员和一名插上队员不接发球,或前排三名队员都不接发球而由后排队员负担全场一传任务。其优点在于:快攻队员不接一传,有利于组织快变战术;前排队员交换位置更加方便,有利于组成快速多变的战术;可让一传差的队员避开接发球,减少一传的失误。但三人接发球阵型每人负责的区域相对较大,对判断、移动及控制球的能力要求较高。三人接发球的主要形式如下。

站位一:“前一后二”站位。由1名前排队员和2名后排队员担负全场的接发球,如图4-63所示。

站位二:“后三”站位阵型。由后排3名队员担负全场的接发球,如图4-64所示。

图4-63 “前一后二”站位

图4-64 “后三”站位

接发球阵型四:两人接发球阵型。

站位一:“后二”站位阵型。2名后排队员负责全场接发球,另1名后排队员不接发球,专门准备进行后排进攻,如图4-65所示。

图4-65 “后二”站位 

图4-66 专人接发球站位

站位二:专人接发球站位阵型。保持2名接发球好的队员接发球,如图4-66所示,3号位和6号位两名队员专门接发球。

2.排球运动接扣球防守及其阵型

接扣球防守包括拦网、后排防守两个环节。其中拦网是第一道防线,有效的拦网不仅可以抑制对方的进攻能力,减轻后排防守的压力,还能提高防起率,为反攻创造条件。

(1)排球的拦网。

1)排球拦网的基本要求。

拦网分为单人和集体两种形式,集体拦网必须建立在单人拦网技、战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威力。单人拦网在第三章已做介绍,这里重点论述集体拦网的基本要求。

拦网要求一:集体拦网时,要确定拦网的主拦队员,如拦对方两翼进攻,则分别以2号位和4号位队员为主拦,另一队员密切协同配合,防止各行其是。

拦网要求二:起跳时,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并控制好身体重心,避免互相干扰或冲撞。

拦网要求三:拦网时,尽可能扩大拦阻面,但拦网队员手与手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以免漏球。

2)排球拦网战术的变化。

变化一:人盯区拦网。这是一种对付定位进攻及一般进攻配合较为有效的拦网战术。其特点是把球网分成左、中、右3个区,每一名队员负责一个区,以保证每一个区域至少有一名拦网队员拦网,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协助同伴组成集体拦网。人盯区拦网在运用时,对对方的常用战术应有所了解,且对方进攻战术比较固定时较为有效。负责拦快攻战术的两名队员,要根据对方战术的变化,确定谁主拦对方的第一球,以避免判断错误

对方运用交叉和拉开进攻时,本方由负责左侧区域的4号位队员主拦3号位快球,负责中区的3号位队员主拦对方2号位交叉进攻,右侧2号位队员负责主拦对方4号位的拉开进攻。3号位和4号位拦网队员相互兼顾,争取组成双人拦网,如图4-67所示。

对方运用“夹塞”进攻和背后拉开进攻时,本方2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3号位的短平快,3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4号位的“夹塞”进攻,4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2号位的背后拉开进攻,如图4-68所示。

变化二:人盯人的拦网战术。拦网队员各自负责拦对方与自己相对应位置的进攻队员,进行固定人员的拦网,这种形式称为人盯人拦网。优点是职责清楚,分工明确,但当对方进行交叉进攻时,需要及时交换盯人拦网,以免造成无人拦网的被动局面。

对方中间采用近体快、两翼拉开进攻时,本方3号位队员负责拦中间快球,2号、4号位队员分别负责拦两翼的拉开进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组成双人拦网,如图4-69所示。

对方采用交叉进攻及背后拉开进攻时,本方4号位队员拦对方2号位的拉开进攻。2号位队员在盯住对方4号位进攻队员时,一旦发现4号位队员内切进行快攻,应立即与本方3号位队员呼应,换盯人对象,即3号位队员拦对方快球,2号位队员拦对方3号位队员的交叉进攻,如图4-70所示。

图4-67 人盯区拦网(一)

图4-68 人盯区拦网(二)

图4-69 人盯人的拦网(一) 

图4-70 人盯人的拦网(二)

变化三:重叠拦网。

重叠拦网是在人盯人拦网基础上的一种发展。人盯人拦网对一般的配合进攻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付“交叉”“夹塞”等多变的快攻战术时,拦网就会出现漏洞。为便于交换拦网位置,前排拦网队员在网前不是平行站位,而是前后重叠站位,运用重叠拦网加以弥补,避免无人拦网。重叠拦网时,站在网前的拦网队员拦对方的第一球,重叠在后面的队员拦对方的第二球。

(2)排球的后排防守。后排防守是第二道防线,是减少失分的最后一道防线和争取反攻得分的基础。虽然拦网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球突破拦网后进入本方场区,成功的防守不仅能争取得分机会,还能鼓舞士气。

后排防守的基本要求如下。(www.xing528.com)

1)后排防守要与前排拦网密切配合,相互弥补。一般来讲,拦网队员应封住对方的主要进攻线路,后排防守队员的主要任务是防对方的次要路线、吊球和触拦网队员手的球。

防守一:前排拦网队员已封住对方的中路进攻,1号位队员取位防直线,5号、6号位队员侧重防斜线,如图4-71所示。

防守二:前排拦网队员已封住对方的直线及中路进攻,5号位队员前移防吊球,1号、6号位队员侧重防斜线,如图4-72所示。

防守三:前排单人拦网封住对方的中路进攻,6号位队员前移防吊球,1号、5号位队员取位进行“双卡”防守,如图4-73所示。

图4-71 防守一 

图4-72 防守二

图4-73 防守三

2)防守队员之间要相互保护。由于每名防守队员的判断取位或垫击都可能出现错误,防起球的飞行方向也很不规律,所以场上其他队员都应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准备。

(3)排球的接扣球防守阵型及其变化。防守阵型是拦网与后排防守的综合体,需要具体配合,否则不可能有理想的防守效果。组织接扣球防守阵型时,应针对对方进攻的特点和变化进行部署,充分发挥本方队员的特长。

根据前排拦网队员的人数,接扣球防守阵型可分为单人拦网、双人拦网、三人拦网和无人拦网下的防守阵型。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防守阵型,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

1)排球单人拦网时的防守阵型及其变化。当对方技术水平一般、进攻能力较弱,或对方战术多变、无法组织集体拦网时,可采用单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

阵型一:与对方扣球队员相对应位置队员拦网的防守阵型。以对方4号位进攻为例,由本方2号位队员单人拦网,3号位队员后撤防吊球,4号位队员后撤防小斜线或吊球,后排3名队员组成半弧形防守圈,每人防守一个区域,如图4-74所示。

阵型二:固定3号位队员拦网的防守阵型。对方进攻队员从任何位置进攻,均由3号位队员拦网,2号、4号位队员后撤与后排3人共同组成防守阵型,如图4-75所示。又如对方3号位队员进攻,本方3号位队员拦网时,6号位队员迅速向前移动防吊,其他队员负责各自的防守区域,如图4-76所示。

图4-74 单人拦网(一) 

图4-75 单人拦网(二)

图4-76 单人拦网(三)

单人拦网的优点是增加后防人数,便于组织进攻。在水平较高的比赛中,由于对方进攻战术的多变,只能被迫采用单人拦网时,其他队员应立即下撤参加防守。

2)双人拦网时的防守阵型及其变化。

阵型一:“边跟进”防守阵型。也称为“马蹄形”或“1号、5号位跟进”防守阵型,在对方进攻能力比较强、战术变化多、吊球少时采用。这种阵型主要有活跟、死跟、内撤、双卡等阵型变化。

以对方4号位进攻为例:本方2号、3号位队员拦网。1号位队员“边跟进”防吊球,兼顾防直线及打手出界的球。6号位队员防后场球,并注意弥补1号位或5号位的空隙。5号位队员重点防斜线球和中场空心地区。4号位队员后撤防小斜线及吊球,如图4-77所示。

图4-77 “边跟进”防守阵型

活跟:在对方扣球路线变化多而且打吊结合的情况下,应采用活跟。跟进与否由1号、5号位队员灵活掌握,如跟进,6号位队员就要向跟进队员的防守区域一侧移动补位,如图4-78所示。

图4-78 活跟

死跟:在对方扣直线少、吊球多或本方拦网能完全封住直线时,1号位队员或5号位队员就可以坚决跟进,以防吊球为主,兼顾防打手出界的球。6号位队员就要迅速向跟进队员的防守区域一侧移动补位,如图4-79所示。

图4-79 死跟

内撤:在对方扣球直线多,并经常吊“心”的情况下,4号位或2号位队员可内撤到中场空心区域,重点防吊球。5号位或1号位队员主要补防小斜线附近的球,如图4-80所示。

双卡:对方以吊球和轻打为主,打吊结合,本方拦网较强时,就可以采用4号位内撤,1号位跟进的双卡防守阵型,两人协同防守前排的吊球。两人跟进要适时,过早跟进易被对方识破,造成后防不利,如图4-81所示。

图4-80 内撤 

图4-81 双卡

“边跟进”防守阵型的优点是对防守对方大力扣杀有利,缺点是球场中间空隙较大,容易形成“心空”,防对方直线进攻的能力减弱。

阵型二:“心跟进”防守阵型。

这种阵型也称为“6号位跟进”防守。在对方经常运用打吊结合,而本方拦网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采用“心跟进”防守阵形。

以对方4号位进攻为例:本方2号、3号位队员拦网,6号位队员“心跟进”防吊球及接应落入中场的球,其他队员负责各自的区域,如图4-82所示。此时,6号位队员主要防吊球、拦起球,接应后排防起的球。1号、5号位队员负责后场区所有的球。4号位队员防小斜线及吊球,如图4-83所示。

图4-82 “心跟进”防守阵型 

图4-83 “心跟进”防守分工

3)排球中三人拦网时的防守阵型及其变化。三人拦网时的防守阵型,适宜在对方扣球队员攻击性强、线路变化多、吊球少时采用。三人拦网固然加强了第一道防线的力量,但后场空隙较大,同时也给拦网后组织反攻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比赛中要灵活运用。要求拦网队员坚决果断,后撤迅速,积极参与反攻。三人拦网的基本防守阵型有6号位压底和6号位跟进两种。

防守阵型一:6号位压底。如对方3号位扣球,本方前排3名队员集体拦网,1号位和5号位队员扼守两腰,6号位队员压底负责后场球。此阵型对防守两侧腰部和拦网弹到后场的球较为有利,弱点是后场两角空隙较大,如图4-84所示。

防守阵型二:6号位跟进。如对方4号位扣球,则本方6号位队员迅速跟进到场心区域,防守中场及前场区的吊球,1号位和5号位队员防守直线、斜线重扣及两腰和后场的球。此阵型对防守吊心球有利,弱点是后场中路及两腰部空当较大,如图4-85所示。

图4-84 6号位压底

图4-85 6号位跟进

4)无人拦网时的防守阵型及其变化。比赛中,由于对方战术多变,本方拦网受挫,有时会导致无人拦网。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临场变化灵活取位,力争把球防起。在对方扣球能力很弱或进攻时球离网很远的情况下,可以主动不拦网,以“中一二”“边一二”或行进中“插上”进攻阵型布防。初学者在比赛中常以传球和垫球为进攻手段,可以不拦网,以加强防守力量。

3.排球运动接拦回球防守及其阵型

随着运动员的身高、拦网高度和技巧的提高,扣球被直接拦死或拦回的比例逐渐增大,故接拦回球的能力对比赛胜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排球中接拦回球的基本要求。

1)进攻队员要从心理上做好防拦回球的准备,养成自我防拦回球的习惯。场上队员要形成“一人扣球,全体防拦回球”的整体防拦回球意识。

2)以前场为重点防拦回球的区域。接拦回球时采用低重心、上体相对直立的防守姿势。充分利用各种垫球、挡球等技术动作,提高起球率。

3)二传队员最了解本方的进攻点,应及时参与接拦回球。

4)接拦回球时的起球弧度要高一点,以便组成有效的进攻。

5)接拦回球时,应尽可能把球垫给二传队员,以便组成各种战术进攻。

(2)排球接拦回球阵型。

接拦回球防守阵型,应根据本方的进攻战术和对方拦回的情况,以及参加防守的人数来确定。接拦回球一般采用5人、4人、3人等阵型。

阵型一,五人接拦回球阵型。本方以强攻为主时,进攻点明确,除进攻队员外,其他5名队员都可以参加接拦回球。

其一,“三二”阵型。这种阵型的使用较为普遍,在对方拦网强、拦回球落点大多集中于网前时采用。以4号位进攻为例,3号位、5号位、6号位3名队员组成第一道防线,1号位和2号位两名队员组成第二道防线,如图4-86所示。

其二,“二二一”阵型。这种阵型在对方拦回球落点比较分散时采用。以4号位进攻为例,3号位和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2号位和6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1号位队员负责后场区,如图4-87所示。

图4-86 “三二”阵型 

图4-87 “二二一”阵型

其三,“二三”阵型。这种阵型在对方拦网能力一般、拦回球落点比较分散时采用。以4号位进攻为例,3号位和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1号位、2号位、6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和后场区,如图4-88所示。

图4-88 “二三”阵型

阵型二,四人接拦回球阵型的站位。本方以插上及快球进攻为主时,进攻点经常变化,除进攻队员及二传外,只有4名队员能参加接拦回球。

“二二”阵型:以2号位进攻为例,1号位队员插上,跳传给2号位进攻,3号位和5号位队员负责前场区,4号位和6号位队员负责中场区及后场区,如图4-89所示。

阵型三,三人接拦回球阵型的站位。本方以前排快攻配合为主时,进攻点变化较大,前排3名队员在掩护、跑动,二传队员组织进攻后要立即参与接拦回球,形成三人接拦回球阵型。如前排3名队员掩护、跑动,最终的进攻点在2号位,则1号位队员传球后立即下撤,5号位和6号位队员迅速向2号位移动接拦回球,如图4-90所示。

图4-89 “二二”阵型 

图4-90三人接拦回球阵型

阵型四,二人或一人接拦回球阵型。本方以“立体进攻”为主时,进攻点分散且变化大,场上4或5名队员在掩护、跑动进攻。因此,二传队员组织进攻后应立即参与接拦回球,形成二人或一人接拦回球阵型。

如前排3名队员掩护、跑动,后排6号位队员进行后排进攻,1号位队员传球后立即下撤,5号位队员迅速向进攻点移动接拦回球,如图4-91所示。

又如前排3名队员掩护、跑动,后排1号位和6号位队员进行后排进攻,5号位队员传球后立即下撤,迅速向进攻点移动接拦回球。其他没有扣球的队员都应尽可能地参与接拦回球,以加大接起拦回球的概率,如图4-92所示。

图4-91 二人接拦回球阵型 

图4-92 一人接拦回球阵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