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for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for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3)当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而对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最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for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GCS)要求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通信业务应用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将被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工作区终端设备连接电缆以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估算,每个工作区的最低配置为设置一个电话机或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

在实际的应用中,工作区绝大多数是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配置信息插座的位置与数量。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以下三种类型的配置模式进行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双绞线电缆组网。基本型工作区子系统的配置如下。

1)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的水平配线电缆为1条4对双绞线电缆。

3)采用夹接式线缆连接硬件。

增强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双绞线缆组网。增强型工作区子系统的配置如下。

1)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两条以上4对双绞线电缆。

3)采用夹接式或插接式线缆连接硬件。

综合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双绞线混合组网。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应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1)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还有一个光纤接口

2)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两条以上4对双绞电缆。

3)采用夹接式或插接式线缆连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的可配置一对光缆,用于特殊应用。

2.水平(配线)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至配线间配线设备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或光缆组成。水平系统电缆两端分别端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和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FD)。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用户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数量的要求。

2)每个工作区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的要求。

3)终端未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和重新布放的要求。

4)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方案的要求。

5)水平子系统通常采用4对双绞线或选用光缆的要求。

6)水平电缆长度的要求(如双绞线的长度应小于90m)。

3.垂直(干线)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之间的连接电缆或光缆组成。干线子系统设计要点如下:

(1)语音与数据电缆同时布线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语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不过,如果电话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就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电话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网络机房。为此,在设计时可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常常可在需要时,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干线通信的高带宽的需要。(www.xing528.com)

(2)布线路由的选择

垂直布线的线路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且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但绝对不应把干线电缆布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3)干线电缆连接方法的选择

垂直系统的干线电缆一般采用点对点端接方法,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方法。垂直系统的干线电缆分别端接于楼层配线间配线架(FD)和总设备间的配线架(BD)上。

点对点端接: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线缆连接方法。通常垂直子系统每根干线电缆或光缆,从总机房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和交接间,甚至直至工作区。

分支递减端接:该方法从总机房引出若干根大对数电缆,该电缆的总线数足以支持所有交接间或楼层配线间的通信总容量,干线电缆每到一个交接间或配线间,分出若干根电缆端接于交接间或配线间的连接硬件。

直接连接。该方法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技术,分别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楼层的所有水平系统线缆连接都集中端接在干线交换间,干线电缆数量与水平系统电缆的数量相等;另一种情况是二级水平系统交接间太小,这部分水平系统的电缆将在干线交接间,直接与垂直系统的干线电缆完成端接。

4.设备间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安全保护配线设备组成。垂直系统的一端就置身于设备间内。

设备间子系统的电话、数据、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其安全保护配线设备最好集中设在一个房间内,必要时可以分别安置不同的场所。但程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和计算机网络主机房距离设备间的位置不宜太远。可见,设备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楼的弱电系统总设备间或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总机房。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下。

1)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2)设备间的位置和面积的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或网络信息中心的地点综合考虑确定。

3)当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

5.管理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设备间内或大楼的总设备间。管理子系统由线缆交接设备组成。管理子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下。

1)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设备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硬件的特点。单点管理位于设备间的交换机附近,不需进行跳线管理,便可通过线缆,使交换机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

2)交接设备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一般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电缆标记、场标记和插入标记3种标记,其中插入标记最常用。

3)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最好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4)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应符合对楼层上的线路进行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应使用夹接线方式;在经常需要重组线路时,最好采用跳线方式的规定。

5)在交接机柜中应留出适当的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6)对于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宜按图纸资料进行管理。而对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最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6.建筑群子系统及设计要求

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时,连接建筑物之间的线缆和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条线等构成建筑群子系统。对于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

1)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相关应用的通信工程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一两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或线缆规格升级之用。

2)当建筑群子系统线缆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弱电应用系统的电缆,如有线电视传输电缆或视频监控电缆等,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3)进入建筑物的电缆或光缆,都应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端接转换为室内电缆或光缆。引入设备应单独设置房间,如果条件合适,引入设备可与大楼总配线架(BD)或建筑群配线架(CD)合在一起。

4)电缆或光缆进入建筑物之前,都应先接入一个阻燃接头箱,再接至保护装置后,才能接入建筑群子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