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凉州民歌气韵势情,出版《凉州民歌选》传承发扬光大!

五凉州民歌气韵势情,出版《凉州民歌选》传承发扬光大!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凉州民歌全范围的展现,应在春节的社火表演时。那是凉州民歌集中亮相的时候,整个场面欢快、诙谐,人们乐在其中。五凉州民歌中的气韵,重在势,重在情。贤孝艺人,又称瞎弦,是凉州民歌的重要传唱者。这也是凉州民歌的一种诗性的表达特点。此书的出版,将对凉州民歌的保存、传唱并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凉州民歌气韵势情,出版《凉州民歌选》传承发扬光大!

李学辉

没有民歌的地方,是鲜能产生诗意的地方。

凉州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汉唐时期成为连衔丝绸之路的旱码头明清两朝时成为西北商旅囤聚之所,且地貌特征多样,形成凉州民歌的复杂性和包容性,使其具有丰富多元的歌性要素,也在浩瀚的民歌之库中增加了不可或缺的一页。

凡有山水处,必是民歌的孕育地。

一座大祁连,横亘千里,或为屏障,或为胸膛,匈奴语称祁连为天,道尽之大、之雄、之健。雄浑中不乏柔情,阳刚中不缺美艳。冠覆雪意,冉冉时凛冽生寒,一俟消融,便奔腾而出。凉州千里沃野,得其滋润,点麦成金,拣谷为穗。入肠则酥,入肺即和。得天之籁音,融地之厚声,一出喉,便绵延千里,听者驻足,闻者乐蹈,间或一曲三弦,弹破人间诸事,诉尽心中诸情。忆凉州,能不说民歌。

荒乡僻野,是民歌的藏身地。灯红酒绿处,民歌往往不服水土。一至山中、乡野,民歌便舒展其身,极尽其色,素颜朝天,曲曲土野,犹如脱缰之马,于山路土径狂逐,只闻其声,难觅踪影。曲挂树梢,词晃枝间,调声苍凉而词意丰盈,虽不阳春白雪,却也雪中红梅

耐听。

大浪淘沙者金,大音稀声者情,喜闻乐见者真。

凉州民歌,承载着凉州人对生活生生不息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拥抱,对情感的流泄,对不孝不贤的劝诫。

还有,那种不可忽视的人文观照。

诗忌直,民歌忌曲。

大凡民歌,多直抒胸臆,缘于即兴创作者和演唱者所处的环境。山形水势,寂寞草木,心中所结,胸间所郁,一经出口,便漫于天地。又商旅苦辛,鞍马风尘,一至客店,触景生情,南歌北调,间或融之,其词调便羁留。故而民歌口口相传,到头来很难确立谁是最早的原唱,所以,民歌有其广泛的民众性。共腔共鸣,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www.xing528.com)

凉州民歌内容丰富。张国才、赵旭峰先生将搜集流传的民歌作了分类,以闺情、节候、叙事、历史故事、酒歌、历史人物、劝善、日常生活、神魔故事、戏曲串编、诗词改编、宝卷、花儿等作了归置,让人们在品赏凉州民歌时可作比较,更好地从现存民歌中感受时代和地域的差别,以及情感的互渗和共存的价值。为庚续民歌的流传,在附录中选取了凉州民歌的代表性曲谱,使长调、莲花落调、韵文调、三弦调、花儿令调等曲调一同呈现,使凉州民歌保存的长久性和传唱的广泛性有了纸质的保证。

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凉州民歌传唱的地方多为炕头、地头,尤为冬闲时节。闲时则唱,忙时累身,生活赋予情感的传导在固定的场合作以展示,人们沉浸其中,感同身受者遥忆,置身其中者娱情。若羊倌王哥,为讨生计,为娶其心爱的姑娘,不得已去替人放羊,这种十二月令的叙事,连串了12个场景,有起有伏,有喜有悲,风霜雨雪,熔铸情感,成为凉州民歌中的代表性作品。《王哥放羊》在凉州流传甚广,因传唱的地方不同,个别处有不同的变词,与陕、晋流传的《五哥放羊》有明显的不同。“五哥”是代指,“王哥”虽为一个符号,但因有其姓,更具地方特色。

《割韭菜》的词曲较为欢快,更易于烘托气氛。与戏曲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相比,多了直白,少了委婉,那种现场感层层递进,书生先扔土块,再挥手帕,手扒其墙,尔后翻墙而入,以韭菜、小葱、萝卜为媒介,看似直抒胸臆,又委婉导引,把怀春姑娘的心思拉扯得跟春韭一样引人注目。韭菜一样宽窄的心思在韭菜园中弥散,直白的爱中有了翠绿的色彩,虽无工词佳句的映衬,倒也将活脱脱的爱得以体现,把民歌的特质渲染得入木三分。

本书收录的民歌,如《尕老汉》,既是酒曲,又是民歌。一群男人,猜拳行令,酒酣处,双手叉腰,边唱边舞,那个热闹和欢快,让酒的魅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凉州民歌全范围的展现,应在春节的社火表演时。那是凉州民歌集中亮相的时候,整个场面欢快、诙谐,人们乐在其中。

凉州民歌中的气韵,重在势,重在情。近期,有一段张尕怂采访凉州贤孝艺人冯杰元的视频,流传甚广。贤孝艺人,又称瞎弦,是凉州民歌的重要传唱者。冯杰元那种唯我独尊的狂放表演特色,极大地烘托了凉州民歌的气势,使听众入迷。当年有外地的民歌爱好者,曾专程到凉州,听到词调的动情处,则跪地泪流。那种直白的粗犷感更具有扯肝揪心的力量,“想烂肝化扯烂肺”,胜过虚枉的山盟海誓的力道,会直击人心。这也是凉州民歌的一种诗性的表达特点。

那种诗性,其实是一种力量的穿透。

赵旭峰曾被著名作家、评论家马步升先生称为“全能老赵”。他能文能武,能说能唱,能写能画。大凡游览天梯山石窟的文艺界人士,一至天梯山,总要听赵旭峰唱上几段凉州民歌。作家、诗人杨献平先生曾撰文描述听老赵演唱凉州民歌时的激动场面。在武威籍诗人中,古马先生酒醉时惟妙惟肖所唱的凉州民歌,曾得到许多业界人士的称赞。在外地作家中,能将凉州民歌唱出神韵者,当数裕固族作家铁穆尔先生。因其姐在凉州,他每每来到凉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凉州贤孝艺人栖身的地方,听一回凉州民歌。他说解馋。宁肯食无肉,不可无民歌。一见凉州人,他总要唱一首凉州民歌,让人顿生亲近感和思乡之情。

张国才先生现任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凉州文化的“挖掘、开发、研究、提升”,不仅在武威团结、聚拢了一批致力于凉州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还身体力行,撰写、编著了大量的有关凉州文化研究的文章和书籍,并以课题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与赵旭峰先生编著的《凉州民歌选》,只是其中之一。此书的出版,将对凉州民歌的保存、传唱并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1年12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