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读凉州:凉州贤孝曲艺类

品读凉州:凉州贤孝曲艺类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凉州贤孝据说其创始人为清朝年间今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一位姓盛的落第秀才。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凉州贤孝说白诵唱自由多变,不拘一格。凉州贤孝的曲调比较丰富,唱腔有高、平、低之分,音有花音、苦音之别。凉州贤孝的唱本非常丰富,多以古典、传统的内容为主。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间演唱艺术,直白自然,原汁原味,无矫揉造作之感。

品读凉州:凉州贤孝曲艺类

凉州贤孝据说其创始人为清朝年间今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一位姓盛(一说为沈具玉)的落第秀才。科举上的挫折并没有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阻碍,他所开创的贤孝演唱广泛流传于武威城乡及金昌张掖酒泉等地,一般由艺人们师徒间口传心授,也有一些本人即兴创作。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谋生,一些盲孩子便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村四处卖唱。因演唱乐器主要是三弦,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瞎弦”,尊称为“瞎仙”。

凉州贤孝的内容主要以述颂古今英雄贤士、淑女节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内容于其中,故名为“贤孝”。

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由说白、诵唱和伴奏,成员不定,一般由1人完成,也有数人搭班子演唱的,即“瞎弦”主讲主唱。另有一二人吹笛子、拉二胡或敲碟子、梆子、木鱼等伴奏击节,或有数人合唱最末一句以渲染气氛,谓之“接后音”。

凉州贤孝(www.xing528.com)

凉州贤孝的唱词以凉州方言为主,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人生哲理。因此,它是凉州本土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在演唱中,艺人们为了活跃气氛或调动听众情感,有时还进行即兴创作。凉州贤孝说白诵唱自由多变,不拘一格。让每一次现场演出都有不同之处,都为不可复制的“绝唱”。说词主要是配合唱词讲故事,多用于穿插、追叙、对话等,多以七字为主。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吸收了西北民歌的丰富营养,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其节奏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并能由人即兴发挥。凉州贤孝的曲调比较丰富,唱腔有高、平、低之分,音有花音、苦音之别。一曲中唱腔往往紧跟唱词故事节奏,扣人心弦

凉州贤孝的唱本非常丰富,多以古典、传统的内容为主。在演唱中,根据听众构成和季节特点,分段子和大戏两种。段子内容较少,多为一事一唱,在百姓日常生活小故事中加入大量的说教、劝诫内容,直抒胸臆,简洁明快。大戏一般有家书和国书两大类。前者以反映人情世故、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如《白鹦鸽盗桃》《丁郎刻母》《汗巾记》等;后者以帝王将相、国事兴亡为主要内容,如《隋唐英雄传》《薛仁贵征东》《杨家将》等。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凉州贤孝勇于创新,反映近现代的政治事件,如《打西北》《解放武威》《鞭杆记》等。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间演唱艺术,直白自然,原汁原味,无矫揉造作之感。由于其创作群体、方式和流传方式的局限,个别唱本中亦有一些迷信的、甚至淫秽的东西。近年来,经过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取精华去糟粕,艺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宣传历史文化名城武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