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读凉州:雅辩谈论的郭瑀

品读凉州:雅辩谈论的郭瑀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满足于现状的郭瑀决定东行,到大城市拜师求学。对于这位学生,郭荷非常喜欢,疼爱有加,“尽传其业”,郭瑀也跟随老师认真学习,不懂就问,得到了老师的真学。史书上称,郭瑀隐居之地为“临松薤谷”。郭瑀得知这一消息后,被逼无奈,为了保全弟子们的性命,他只好返回南山石洞。经过数天的行程,一日,郭瑀来到了姑臧城。这时,张天锡正处于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过多地关注请来的郭瑀。这时的苻坚气势正盛,郭瑀不好拒绝。

品读凉州:雅辩谈论的郭瑀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生卒年不详,盛年时期约在前凉中后期。据史载:郭荷在少年时便有“超俗之操”,胸中有与常人不同的志向。前凉时期,敦煌为郡县,是前凉政权在河西走廊西端边境的小县城。此时,敦煌虽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镇,但与河西走廊的其他城市相较,还是显得不够繁华,真正的读书人比较少。不满足于现状的郭瑀决定东行,到大城市拜师求学。一日,他便向家人辞行,踏上了东去的路途。在行至张掖时,他听说在东山寺讲学的郭荷学问非常大,遂登临东山寺,拜在其门下学习。郭荷广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此时聚拢在他身边的学子有数百人,他没有拒绝这位从敦煌来的好学少年。

寒来暑往,郭荷跟随郭瑀在东山寺学习多年。对于这位学生,郭荷非常喜欢,疼爱有加,“尽传其业”,郭瑀也跟随老师认真学习,不懂就问,得到了老师的真学。《晋书·郭瑀传》赞道:(郭荷)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

郭荷、郭瑀虽然同姓,但不同宗、不同族。在诸多弟子中,郭瑀一直追随、陪伴着郭荷,亦父亦子,亦师亦生,感情非常笃厚。郭荷病逝后,据《晋书·郭瑀传》记载:(郭)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

三年守墓结束后,郭瑀从张掖东山来到了南山的临松。到临松后,郭瑀与当年的郭荷一样隐居南山中,过起了教徒著述的生活。史书上称,郭瑀隐居之地为“临松薤谷”。

郭瑀在临松薤谷隐居期间,被后世史学家所记述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凿石窟而居”。他的这一举动,为后世所延续,继而产生了马蹄寺石窟群,成为甘肃境内除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之外的第四大石窟寺群。

郭瑀在临松薤谷隐居期间,一方面修身养性,“服柏实以轻身”;另一方面承担起了在河西地区招收后学传道授业的职责,“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余人”,可以想见当年临松薤谷一带师生济济一堂,书声琅琅的情景。

郭瑀在临松薤谷声名鹊起,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前凉政权的关注。一日,前凉王张天锡派遣一位使者去张掖南山请郭瑀出山。这位使者名叫孟公明,生卒年不详。张天锡非常敬仰郭瑀,他要求孟公明用蒲草扎在小车轮子上以防颠簸,另外还备好几束玄纁去请郭瑀。同时,张天锡还抱有深情地给郭瑀写了一份长信,主要内容如下:“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岂知苍生倒悬,四海待拯者乎!孤忝承时运,负荷大业,思与贤明同赞帝道。昔传说龙翔殷朝,尚父鹰扬周室,孔圣车不停轨,墨子驾不俟旦,皆以黔首之祸不可以不救,君不独立,道由人弘故也。况今九服分为狄场,二都尽为戎穴,天子僻陋江东,名教沦于左衽,创毒之甚,开避未闻。先生怀济世之才,坐观而不救,其于仁智,孤窃惑焉。故遣使者虚左授绥,鹤企先生,乃眷下国。”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情真意切的书信,应该是张天赐亲笔撰文书写。在这篇书信中,张天赐不仅竭尽溢美之词,还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读来令人非常感动。

数日后,孟公明来到了张掖南山,见到了郭瑀,送上了带来的布帛和张天赐的亲笔信。郭瑀展信读后,指着在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大雁说:“此鸟也,安可笼哉!”再没有说一句话。孟公明不懂郭瑀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一脸茫然。孟公明再问,郭瑀一言不发,遂转身走进石洞读书去了。

这天晚上,郭瑀乘孟公明等人熟睡,偷偷地跑进了深山,躲藏了起来,他认为这样孟公明就找不到,便返回姑臧交差。孰知,第二天一大早,孟公明找不到郭瑀,便把他的门生弟子给绑了起来,扬言说见不到郭瑀,便杀了他的全部门生。并放了几个门生去给郭瑀送信。郭瑀得知这一消息后,被逼无奈,为了保全弟子们的性命,他只好返回南山石洞。见到孟公明后,郭瑀感叹道:“吾逃禄,非避罪也,岂得隐居行义,害及门人!”无奈之下,郭瑀只好随孟公明来到姑臧。(www.xing528.com)

经过数天的行程,一日,郭瑀来到了姑臧城。虽然乘坐着当时最高级的车子,但一路上还是非常颠簸。这时候恰巧张天赐母亲严氏去世,作为臣子,郭瑀“括发入吊,三踊而出”。这时,张天锡正处于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过多地关注请来的郭瑀。郭瑀便乘机返回了南山,继续授徒讲学。

郭瑀不仅显名于河西走廊,而且名声远播于中原一带,也是赫赫有名。苻坚灭掉前凉后,便用安车请郭瑀到长安为其确定一些礼节仪式。这时的苻坚气势正盛,郭瑀不好拒绝。恰巧,郭瑀的父亲病逝,这为他找了一个好借口。所以,郭瑀继续留在了张掖南山,一边为父收守墓,一边为太守辛章派来的三百多书生受业。

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打败,随其南征的张天锡乘败乱逃往江南,投奔了东晋。他的儿子张大豫还留在长安,闻听父亲叛逃,心中非常恐惧,害怕苻坚会开罪于他,便偷偷地带着家人藏在了前秦长水校尉王穆家中。后来,张天锡随着王穆继续潜逃,来到了河西走廊,被鲜卑秃发部收留。在秃发部首领树机能玄孙秃发思复鞬的帮助和汉族豪望的支持下,开始了复辟前凉的活动。

386年11月,魏安(今古浪县东)人焦松、齐肃、张济等起兵数千奉迎张大豫,并攻下后凉昌松郡(治今古浪县西),击败吕光派去镇压的杜进所部。接着,张大豫指挥军队进攻姑臧。当时,王穆等人得知姑臧城防牢固,城内粮储丰富,吕光的军队士气又盛,认为不如向吕光防守薄弱的地方进军,先取岭西(今张掖境内祁连山岭以西),厉兵秣马,积蓄军粮,待力量充足后再东征姑臧,实现坐定河西的宏图。但张大豫急功近利,听不进王穆的劝告,坚持要攻取姑臧。他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任王穆为长史,派他去联络建康(郡治今酒泉)太守李隰和祁连都尉严纯,让他们率兵东进,联合河西鲜卑军队共三万余,从南面攻打姑臧,而自己从城西进攻。他试图从西、南两个方向夹击,驱逐吕光出姑臧。然而当王穆与思复鞬等到达城南时,吕光突然兵出南门,打得王穆措手不及,并杀鲜卑部帅奚于及其部下两万多人。姑臧城南战役失败后,张大豫的复国梦成为泡影。他带兵撤离姑臧,掠凉州百姓千余户,退往临洮(今岷县)。后凉将领彭晃、徐灵等带兵追击。387年春,彭、徐进攻临洮,张大豫败逃广武(治今永登县南),王穆逃往建康。八月,张大豫被广武郡人押送姑臧,接着被吕光处死。后来,王穆奇袭酒泉,自称大将军、凉州牧。

当初,王穆起兵时,曾派遣使者来到张掖南山向郭瑀问策。这一次,郭瑀没有回绝。因为他切身感受到了后凉吕光所实施的“严刑重法”,屡屡开罪于河西士人,无缘无故屠杀了许多名士和百姓,如姚皓、尹景等。有志士起兵反叛吕光,郭瑀自然欣慰,心底里非常佩服,感叹地说道:临河救溺,不卜命之短长;脉病三年,不豫绝其餐馈;鲁连在赵,义不结舌,况人将左衽而不救之!

郭瑀虽然在张掖南山教徒,但在老家敦煌依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派人给索嘏送去书信一份,商议起兵反叛吕光,以策应王穆,并且还召集兵卒五千,筹集粮食三万石,送到王穆军营。王穆非常高兴,没有想到河西大族竟然给予大力支持,便任命郭瑀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索嘏为敦煌太守。虽然郭瑀被任命为将军,但还是一身书卷气,身在军中,“而口咏黄老,冀功成世定,追伯成之踪”。

王穆乃是一介蛮夫,听不进郭瑀的半点儿劝言。数日后,王穆带兵攻陷敦煌,杀死了索嘏。无奈之下,郭瑀毅然决绝地选择离开,他悔恨当初选择追随王穆,心中的丝丝悲痛油然而生,已是满面泪水。郭瑀独自走出酒泉城,在城门外,举手作揖,对着城头的王穆高声喊道:“吾不复见汝矣!”

这次打击是沉重的,王穆的背信弃义,破灭了郭瑀“今民将左衽,吾忍不救之”的理想。回到家中的郭瑀,如一位病入膏肓的老者,躺在床上,用被子覆盖着脸,不和家人、弟子说话,也不吃端来的饭菜,这样的日子已经七天了,他每天早晚都在心中默默期盼早点儿死去,别再苟活于人世。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骑着一条青龙在天空中飞翔,到达居住的房子时青龙停了下来。惊醒后,郭瑀感叹道:龙飞在天,今止于屋。屋之为字,尸下至也。龙飞至尸,吾其死也。古之君子不卒内寝,况吾正士乎!

于是,郭瑀要求家人及弟子把他送回南山赤崖阁。这是他的成名之地,也是他一生最眷恋的地方。数日后,郭瑀饮气而卒,享年52岁,结束了亦隐亦仕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