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正者行,令行于民-细读淮南子

身正者行,令行于民-细读淮南子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④。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⑥。所以国君的立法,首先要以自己作为标准规范,因此法令才能在天下通行。所以禁令在自己身上能实行,那么法令便可以在人民中实行了。

身正者行,令行于民-细读淮南子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与用,无法等。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注释】

①“是故有诸己”二句:高诱注:“有诸己,己有聪明也。不非诸人,恕人行也。”②“无诸己”二句:高诱注:“言己虽无独见之明,不求加罪于人也。”按:以上见于《墨子·小取》。③“有法者”:《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陈昌齐《淮南子正误》:“者”字疑衍。“与用”:《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本、《道藏辑要》本作“用与”。当正。④检式:法度、标准。《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吕延济注:“检,法也。”⑤“孔子曰”几句:见于《论语·子路》。⑥“故禁”二句:化自《管子·法法》。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国君所设立的法律制度,必须自己作为“检式仪表”,法令才能在天下通行。《淮南子》中这样说:

法律从道义中产生,道义从大众适宜的事理中产生,大众适宜的事理同人心相合,这是治政的关键。所以通达根本的人,不会在末节上混乱;对于要领考察清楚的人,不会在细节上受迷惑。法律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土地里产生的,它是从人世间产生,而反过来要求人民自己走正道。因此,对于自己所据有的,不把别人没有的作为不是;对于自己所没有的,也不强求别人没有。国君针对臣民所建立的法律,不应该对上面废除;国君要求禁止人民去做的事,自身首先不去做。所说的国家的灭亡,不是指没有国君,是指没有法律。改变法律,不是因为没有法律,而是有法却不执行,它与没有法律是相同的。所以国君的立法,首先要以自己作为标准规范,因此法令才能在天下通行。孔子说:“他的身子端正了,不下命令就能行得通;他的身子不端正,即使有命令人民也不听从。”所以禁令在自己身上能实行,那么法令便可以在人民中实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