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可信度指标:中国社会情境研究

媒介可信度指标:中国社会情境研究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步因子分析中,同样采用了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到4个因子,它们的累积解释贡献率达到67.78%。经过因子分析后,这4个因子包含的原始条目分别如表5-4所示:表5-4新闻报道可信度指标第一步因子分析结果(续表)说明:上述4个因子累计可解释变异量为67.78%。经过第二次因子分析后发现,保留下来的这15个新闻报道可信度指标条目均符合设定的因子萃取准则,并且各条目都具有较高的负荷值,因子信度也很高。

媒介可信度指标:中国社会情境研究

在第一步因子分析中,同样采用了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到4个因子,它们的累积解释贡献率达到67.78%。经过因子分析后,这4个因子包含的原始条目分别如表5-4所示:

表5-4 新闻报道信度指标第一步因子分析结果

(续表)

说明:上述4个因子累计可解释变异量为67.78%。

因子1(贡献率达27.70%):公正平衡(反映正反双方观点);公平(没有歧视或偏见);真实;客观,靠事实说话;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准确无误;舆论监督功能强;快速及时;拒绝煽情/炒作;

因子2(贡献率达15.47%):实用;图文/声像并茂;信息来源是第一手材料(现场/特派记者报道等);贴近百姓生活;事实与意见分开;宣传味淡;

因子3(贡献率达15.18%):有人情味;尖锐犀利;舆论引导功能强;

因子4(贡献率达9.43%):信息来源是官方(有具体名称);信息来源是专家/权威人士(有姓名和身份)。

然后,对第一步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筛选,将不符合因子萃取准则的5个条目剔除(包括“舆论监督功能强”“快速及时”“拒绝煽情/炒作”“贴近百姓生活”“事实与意见分开”),并对筛选后保留下来的15个条目进行第二步因子分析,经过分析和筛选后,这4个因子包含的条目分别如表5-5所示:

表5-5 新闻报道可信度指标第二步因子分析结果

说明:上述4个因子累计可解释变异量为71.19%,克朗巴哈(Cronbach'sα)系数为0.92。

因子1(贡献率达28.37%):公正平衡(反映正反双方观点);公平(没有歧视或偏见);真实;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客观,靠事实说话;准确无误;(www.xing528.com)

因子2(贡献率达16.87%):宣传味淡;有人情味;舆论引导功能强;尖锐犀利;

因子3(贡献率达13.77%):图文/声像并茂;信息来源是第一手材料(现场/特派记者报道等);实用;

因子4(贡献率达12.19%):信息来源是官方(有具体名称);信息来源是专家/权威人士(有姓名和身份)。

经过第二次因子分析后发现,保留下来的这15个新闻报道可信度指标条目均符合设定的因子萃取准则,并且各条目都具有较高的负荷值,因子信度也很高(α=0.92)。因子1与我们假设的客观性一致;因子2似不太容易命名,但“有人情味”“宣传味淡”,也都似与假设的“贴近性”相关,故命名为贴近性;因子3很明显是假设的“可证实性”;有意思的是因子4,原来假设的另一个因子是“专业性”,然而,从实际的分析结果来看,这几个条目其实与“权威性”关联紧密(如信源属于专家、权威、官方),而不是专业性,所以命名为权威性。

理论假设和最后因子分析的结果如下所示:

假设:客观性、可证实性、贴近性、专业性(假设2.1~假设2.4)

结果:客观性、贴近性、可证实性、权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