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庵:美丽乡村,四山环绕,三川交汇

姚庵:美丽乡村,四山环绕,三川交汇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村内原有一古庵,且附近农户多为姚姓,故得名姚庵。美丽乡村——姚庵姚庵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北部屹立着磨石山、摩旗山、老婆顶和仙家山,中间并列静卧着三条“川”字形南北走向的低矮丘陵,因此民间有“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之说。姚庵村过去曾叫窑湾。清乾隆年间,土窑废弃了,土窑废址上建了一座庵庙,“窑湾”变成了“姚庵”。

姚庵:美丽乡村,四山环绕,三川交汇

姚庵村位于襄阳古城西南10千米、尹集乡政府所在地西南3千米处,东接尹集村,西邻观音村,南连木桥村,北靠黄家湾社区,隶属襄城区尹集乡。

因村内原有一古庵,且附近农户多为姚姓,故得名姚庵。

美丽乡村——姚庵

姚庵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北部屹立着磨石山、摩旗山、老婆顶和仙家山,中间并列静卧着三条“川”字形南北走向的低矮丘陵,因此民间有“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之说。

姚庵村过去曾叫窑湾。

明代此地设有官窑。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窑冶,在万山西华严坪,官厅三间,宿房三间,厂房八间。窑丁原一百二十名,黑窑烧造砖瓦九十名,白窑烧灰三十名。后因本山石不堪用,将窑丁三十名改认柴薪,每名纳银一两以为修城之用。”

清乾隆年间,土窑废弃了,土窑废址上建了一座庵庙,“窑湾”变成了“姚庵”。

说起窑湾的演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与白莲教起义首领王聪儿有关。(www.xing528.com)

清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地方官吏贪污横行,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时候,发生了白莲教起义。襄阳白莲教首领是王聪儿的丈夫齐林。齐林决定与其他地方的白莲教相呼应举行起义。不料风声走漏了,齐林和另外一百多教徒被捕,遭杀害。

王聪儿逃了出来,并被大家推选为新首领。在逃出襄阳城十几里的地方,发现了一门废弃的土窑,就钻了进去。在仔细察看地形后,王聪儿对身边的几个姐妺说:“这山野之地是个好地方,一边离襄阳城不远,另一边与南漳山区相邻,打仗能进能退,又能在此躲藏。”姐妹们都点头称是。王聪儿叹了口气又说:“唉,可惜这里是门土窑,要是能变成一座庵庙就好了。如果是座庵庙,咱姐妹几个伪装成尼姑,在此安身立命,暗中筹备起义,那该多好啊!”说罢,几个人就在土窑里睡下歇息了。

王聪儿的话,恰巧被在此地巡视的土地爷听到了。土地爷念着王聪儿是在替天行道,救天下白姓于水火之中,就暗自把手中的昆仑杖对着土窑点了点,口里道一声“变”,然后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王聪儿等醒来后,到外边一看,傻眼了:不知怎么的,土窑在一夜间变成了一座庵庙。于是,她喜不自禁地说:“这肯定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神仙,把土窑点化成了庵庙,这是天助我们啦!”身边的姐妹们接着说:“庵庙得有个名字呀,教主你给起个名吧。”王聪儿想了想说:“窑变成了庵,就叫窑庵吧!”

后来,窑庵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就把过去的窑湾改叫窑庵了,窑与姚同音,叫着叫着,“窑庵”就变成了今天的“姚庵”了。

姚庵民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