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鬼谷子:飞箝术的巧妙应用

鬼谷子:飞箝术的巧妙应用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飞箝,是指先用言辞褒扬对方,令其有所显露,由此考察其才识,决定去留。作为一种说服辞令,飞箝可用之于天下、用之于国、用之于家、用之于人。引钩箝之辞①,飞而箝之。了解这些,然后从对方最看重的事入手加以游说,运用“飞箝之辞”使其透露心中所好,进而对其加以控制。用之于人①,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②,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③也。◤注释①用之于人:将“飞箝术”用于人际交往。

鬼谷子:飞箝术的巧妙应用

如何做到任贤唯能,这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难题。贤能之士的使用关系到天下兴亡、国家兴衰。识人不易,用人尤难。通过观察人的言辞行为,进行排比分类,优缺点自然显露。通过人对于金钱美色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决定去留、任用。本篇讲述了征贤纳士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辨别人才的优劣贪廉。

飞,称颂,夸奖。箝,本指挟持,引申为牵制。所谓飞箝,是指先用言辞褒扬对方,令其有所显露,由此考察其才识,决定去留。陶弘景注:“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作为一种说服辞令,飞箝可用之于天下、用之于国、用之于家、用之于人。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运用得当就能随意操纵他人,“可箝而纵,可箝而横”,“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注释

①度权量能:揣度权谋,衡量能力。权,计谋。②征远来近:征召远近有才之士。③立势而制事:控制局面,制定赏罚措施。陶弘景注:“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必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④内外之辞:内是实质,外是表面,指事情的正反两面。可理解为内在的真实之辞和外在的浮夸之辞。陶弘景注:“外谓浮虚,内谓情实,有无谓道术能否,又必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⑤隐括: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引申为订正、修改之意。陶弘景注:“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既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征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

◤译文

运用人才,凡能做到权衡其优劣长短,就能招致远近人才为我所用。根据形势,制定赏罚措施,考察其异同之处,辨别其信息真伪,了解其内心与言辞是否一致,弄清对方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才识,进而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关系亲疏。做到这些,然后权衡度量,根据情况调整和修改,使之达到完善,最终做到征其人,求其谋,用其人。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注释

①引钩箝之辞:为了诱使或挟持他人归顺自己而说的话。钩,弯曲金属所做的钩针。陶弘景注:“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引钩箝之辞,内惑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箝,故曰飞钩箝。”②乍同乍异:或同或异。指钩箝之辞,或捭而同之,或合而异之。③不可善者:即使运用钩箝之法也达不到目的,套取不到真实情况。④先征之而后重累:先征用而后通过其言论排列比较。重累,重叠。这里指排列比较。《诗经》:“将欲毁之,必重累之。”⑤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比较其言语短长,然后进行毁谤。⑥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通过反复考验,使对方瓦解,最终受我钳制,为我所用。⑦琦玮:一种美玉。⑧采色:本指容颜、表情。这里指美女。陶弘景注:“其用,谓人既从化,将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贪廉也。”⑨见而箝之:抓住对方的错误而进行钳制。陶弘景注:“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智谋。谓伺彼行事,见其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缝隙。引申为疏漏,失误。

◤译文

借助对方所说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实情,进而做到控制对方。这种用来游说他人,套取实情的“钩箝之辞”,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如果用了“钩箝之辞”也达不到目的,就要先征用其人,将其所谈相互连缀而得其条理。通过排列比较,就其所短而谤之。或者通过所谈言辞排列比较,使其短处自现。或者通过排列比较,发现其优点。以上所述,最终都是为了控制对方。那些通过考察并加以任用的人,有时还可用财物、宝石、美玉、丝帛和美女来试探,看其是否动心,或者衡量其才能高低、才识优劣,从而决定去留;或者抓住对方疏漏进而控制。控制对方要使用“抵巇”的方法。(www.xing528.com)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注释

①用之于天下:运用“飞箝术”来治理天下。陶弘景注:“将用之于天下,谓用飞箝之术,辅于帝王。度权量能,欲知帝王材能可辅成否。天时盛衰,地形广狭,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时、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诸侯之交,亲疏爱憎,又欲知从否之众寡。”②见:明察,明鉴。③制:控制,掌握。④诸侯:先秦对中央政权分封各国国君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⑤说其所重:游说其所重视的问题。

◤译文

运用“飞箝”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则要权衡人才的优劣长短,善加运用。明察各种势力的兴亡盛衰,掌握山川地理形势,弄清险要地形是否宜于攻守,以及各国人口数量和经济状况,各诸侯国之间的亲疏爱憎。心中所虑以及心中所想,经过仔细审查,便知哪些为善、哪些为恶。了解这些,然后从对方最看重的事入手加以游说,运用“飞箝之辞”使其透露心中所好,进而对其加以控制。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注释

①用之于人:将“飞箝术”用于人际交往。②枢机:指事物的关键。枢,门轴。机,枢纽。《易·系辞》:“言辞,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③缀:连接。也可解释为补充。用之于人,谓用飞箝之术于诸侯也。陶弘景注:“量智能、料气势者,亦欲知其智谋能否也。枢所以主门之动静,机所以主弩之放发,言既知其诸侯智谋能否,然后立法镇其动静,制其放发,犹枢之于门,机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随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宜之。如此则诸侯之权,可得而执,己之恩又得而固,故曰飞箝之缀也。谓用飞箝之术连于人也。”④空往而实来:用好听的空话,套取对方的实情。陶弘景注:“用于人,谓以飞箝之术任使人也。但以声誉扬之,故曰空往,彼则开心露情,归附于己,故曰实来,既得其情,必缀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辞,如此则纵横东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箝引,无思不服。”⑤虽覆能复,不失其度:运用飞箝术和人沟通交流,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使对方受我控制。陶弘景注:“虽有覆败,必能复振,不失其节度,此箝之终也。”

◤译文

运用“飞箝”的方法游说他人,要衡量对方的智慧和才能,权衡对方的实力,估量对方的气势,这是至为关键的事。进而运用“飞箝”的方法迎合对方,顺从对方,从而控制对方,用对方的意图来宣传自己,这就是妙用“飞箝”以控制他人的手段。

运用“飞箝”的方法游说他人,实际上是用言辞来套取对方的实情。控制对方可以用合纵的方法,也可以用连横的策略;可以引对方向东,也可以引对方向西;可以引对方向南,也可以引对方向北;可以使对方从原路回去,也可以再引导他回来。当然,运用这种方法灵活恰当,即使对方有所反复,自己也可加以控制,使之恢复,这便是“飞箝”的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