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中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郑泽厚文集

重建中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郑泽厚文集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江上中游森林植被屡遭滥伐,破坏极为严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1957年36.38万km2上升到1986年的73.94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1%[5]。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的规划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自然保护区网络。

重建中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郑泽厚文集

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江上中游森林植被屡遭滥伐,破坏极为严重。目前沱江、岷江、嘉陵江等主要支流森林覆盖率大多不足3%,其中19个县市不足1%[1]。历史上三峡库区曾是森林密布,现在各县森林覆盖率仅为7.5%~13.6%,如巫山县从1949年的23.6%下降到80年代的11.7%[2,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采伐速度惊人,80年代末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28.4%,其中天然林面积减少了49.1%[4]

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1957年36.38万km2上升到1986年的73.94万km2遥感监测数据),占流域总面积的41%[5]。据统计,长江中上游连片坡耕地面积超过1000万hm2,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可达1万t/(km2·a)以上。三峡以上流域面积约100万km2,产沙量高达5.45亿t/a。荆江段河床已高出地面2m,成为“悬河”。进入洞庭湖的泥沙总量达1.3亿t/a,使湖泊急剧萎缩,容积以平均1亿m3/a的速度减少。

据报道,三峡工程已开工的127个项目开挖弃渣总量近1亿m3,破坏地表植被36.9km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35.1km2;大坝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开挖土石方达1.2亿m3,弃渣0.44亿m3[6]。库区移民及相关建设也产生大量弃渣。这些弃渣大多直接排入长江河道,也是近年来长江河床泥沙大量淤积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中上游水土流失和中下游泥沙淤积的严重影响,建议:

(1)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指示,对长江流域现有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竹林地、未成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用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等全面实施森林禁伐,停止各种开垦活动,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大规模开展各种模式的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兴建林业与药材、食用菌副业相结合的生态林业,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www.xing528.com)

(2)对因采伐、火烧、大气污染、病虫害等原因而受损害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强定位研究,增建一批森林生态定位试验站和水土保持试验站,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防止因非科学造林而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的研究。

(3)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的规划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自然保护区网络。以湖北省为例,目前只有2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1个),总面积仅为全省国土面积的2.92%,远不能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力度,特别是要把保护天然林的工作放在首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