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哲学-养生之道,与列子·杨朱篇类似

庄子哲学-养生之道,与列子·杨朱篇类似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子·杨朱》篇: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杨子痛恶世俗为区区之名利,而塞情阏欲,以至不能养自然之生,故以制止自然之情与杜塞耳目鼻口身意之欲者为非。此与庄子之养生说相似,兹引庄说为之对照如下: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庄子·达生》篇所谓“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云云,是庄子亦主养自然之生也。此阐明贵生之理。

庄子哲学-养生之道,与列子·杨朱篇类似

列子·杨朱》篇: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诸阏,废虐之主。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谓养。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

此论引管、晏之说,盖托辞也。杨子痛恶世俗为区区之名利,而塞情阏欲,以至不能养自然之生,故以制止自然之情与杜塞耳目鼻口身意之欲者为非。此与庄子之养生说相似,兹引庄说为之对照如下:

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庄子·达生》篇(www.xing528.com)

所谓“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云云,是庄子亦主养自然之生也。又杨子既轻视人生,故不贪爱以求长生,而亦不欲束缚自然之生;唯“从心而动,任性而游”,以保全自然之人生也。《列子·杨朱》篇又曰:

孟孙阳问杨子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杨子曰:“不然。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容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此阐明贵生之理。张湛《注》曰:“夫一生之经历如此而已,或好或恶,或安或危,如循环之无穷。若以为乐邪?则重来之物,无所复欣;若以为苦邪?则切己之患,不可再经。故生弥久而忧弥积也。”非唯现生不必求久,当生且欲脱离,此达者所以欲解脱生死也。若欲害生以求免苦,是又不知自然之理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