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哲学:圣人与至人

庄子哲学:圣人与至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经》第二章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道德经》第二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迨及庄子对实行道德之人格,又别以“真人”“至人”代表之。《天下》此为庄子关于真人之心境及修养之说明,最后并言及真人对于政治刑德之因应措施。可知庄子心目中所理想之圆满人格,并非一避世逃名、纯然自了者。

庄子哲学:圣人与至人

各家各立有理想的标准人物。墨家以为实行道德之模范者,恒谓之贤者;儒家则谓之君子,或谓之士;至道家则谓之圣人。老子曰: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道德经》第二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其所言虽宏识特见,要其标准,则不外古昔相传执中之义焉。迨及庄子对实行道德之人格,又别以“真人”“至人”代表之。其所谓真人者,以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安排去化,而入于寥天一。此始能表现其理想人格之特质与精神者也。其言曰: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www.xing528.com)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别本,乎,作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大宗师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面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逍遥游》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天下》

此为庄子关于真人之心境及修养之说明,最后并言及真人对于政治刑德之因应措施。可知庄子心目中所理想之圆满人格,并非一避世逃名、纯然自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