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无待逍遥:庄子哲学思想解析》

庄子《无待逍遥:庄子哲学思想解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子则告诉人们,“无待”[2]的逍遥即对外物无所依赖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绝对的逍遥。在自然无心的超越境界中,主体丧失了主客二元对立的自我意识,一切外物就会因而变得与我们毫不相干,“有待”也就转化为“无待”,逍遥之感即会随之而来。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对一般人而言,“无待”并不容易达到,但它的超越的精神指向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培养的。

庄子《无待逍遥:庄子哲学思想解析》

每个人都追求逍遥,都希望自己逍遥,可是怎样才算逍遥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和朋友在一起吃饭吹牛最逍遥,有人认为度假旅游最逍遥,有人认为读上一本书最逍遥,有人认为与亲人相亲相守最逍遥,有人认为获得他人的赏识赞誉最逍遥,有人认为出名获利最逍遥,甚至还有人认为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最逍遥,等等。这些观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逍遥都有一个特定的依赖对象,都是暂时的、有限的。庄子则告诉人们,“无待”[2]的逍遥即对外物无所依赖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绝对的逍遥。

客观而言,世俗生活中人们对外物都有所依赖,即人们都生活在“有待”之中,庄子对这一点也做了揭示。如《逍遥游》指出,列子乘风而行,轻飘飘的,看起来很逍遥了,但是他仍然有待于风,即依赖于风的支撑。而他对“有待”的揭示,更鲜明地反映在“罔两”(影子的影子)与影子的对话中。《齐物论》载,“罔两”问影子说:“刚才你还在行走,现在却又停下来;刚才你还坐着,现在却又站起来,你怎么没有独立的意志呢?”影子说:“我是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所依赖的东西也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的依赖就像蛇依赖它腹下的横鳞行走和蝉依赖它的翅膀飞行一样吧?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不会这样呢?”这个故事很深刻,它说明任何事物都对他物有所依赖。比如影子,它一定是某一个形体的影子,它一定受制于这个形体,并随着这个形体的变化而变化。不止如此,没有光也不会有影子,故影子的形成还要依赖于光,受制于光。而任何事物一旦受制于外物,它必然不能自作主宰而获得逍遥。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无待”呢?对此,《寓言》中另一个相似的故事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寓言》载,众多“罔两”问影子说:“你刚才俯身而现在又仰头,刚才束发而现在又披发,刚才坐着而现在又起来,刚才在行走而现在又止步,这是为什么呢?”影子说:“我无心而动,你又何必问呢!我虽然运动,却不知其所以然。我像蝉蜕下的壳吗,像蛇蜕下的皮吗,像是却又不是。火光和阳光出现,我就显现;阴天和黑夜到来,我就消失。形体是我所依赖的吗?形体也有所依赖吧!形体来我就随它来,形体去我就随它去,形体活动我就随它活动。随形体活动而已,又有什么可问的呢!”这里,影子的回答给我们提供了获得逍遥的答案。亦即,虽然“有待”是现实而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从精神上进行超越,即我们可以无心而顺其自然。在自然无心的超越境界中,主体丧失了主客二元对立的自我意识,一切外物就会因而变得与我们毫不相干,“有待”也就转化为“无待”,逍遥之感即会随之而来。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他所说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其实就是顺任自然、对物无心的意思。(www.xing528.com)

从本质上说,庄子的“无待”与上文所说的“大心”是相通的,二者皆是指得道的境界。对一般人而言,“无待”并不容易达到,但它的超越的精神指向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培养的。如果顺着这个“内在超越”的指向去修养,它必定能使我们的心灵更为涵容、开放,使我们的人生视界更为开阔、通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