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工商学院: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天津工商学院: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2年4月开工,6月,确定校名为天津农工商大学,教会内部称天津圣心书院。只得将农科取消,把该生划归工科,校名改为天津工商大学。“实事求是”既是天津工商大学的校训,也是其办学特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利用的资源。天津工商大学于1933年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后改称天津工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天主教教会学校。

天津工商学院: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1913年,献县教区耶稣会和罗马教廷传信部商定,利用庚子赔款建一所大学。法国耶稣会士迪光远奉法国政府的命令来中国办学,到天津着手建校事宜,但遭到遣使会极力阻挠,于是决定把校址改在河间县城西门外的旷地,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迪光远等负责建校者回国,建校计划流产。但天主教的高层已经认识到在华创办高等院校的迫切性,1918年7月16日,直隶东南教区副主教刘钦明致信罗马教廷传信部称:“传教事业不足之处,我们主要是教育机构太少。”“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在中国占优势。为打进这两个阶层,必须成立高等学校”。[72]

1919年10月,罗马教廷派遣宗座巡阅使、法国籍主教光比央到献县传达教廷关于在天津建立教会大学的指令。12月9日,天津教区主教、遣使会负责人文贵宾致函耶稣会副主教刘钦明,称遵照罗马教廷传信部的指令,“许可献县教区耶稣会士在天津为贵家子弟开办一所职业学校,或一所高等学校,或两者并举”[73]。至此,耶稣会和遣使会关于设立教会大学的旷日持久的争执终于结束了。1921年,献县教区耶稣会派法籍神父于溥泽(Jubaru)负责建校事宜。8月,选定天津马场道清鸣台附近的旷地为校址,委托比利时工程师绘制校舍建筑设计图样,并获罗马教廷核准。1922年4月开工,6月,确定校名为天津农工商大学,教会内部称天津圣心书院。1923年校舍建成,7月2日招收本科生48人,预科生51人,农科生只有1人。只得将农科取消,把该生划归工科,校名改为天津工商大学。9月15日,正式开学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作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天津工商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管理机构乃至管理理念、规章制度诸多方面直接引进以法国为主的欧美教育模式,是将国际化目标与本土化倾向处理得较好的现代化教育的样板之一。“实事求是”既是天津工商大学的校训,也是其办学特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利用的资源。天津工商大学的校歌是:“科学救国,效著乎西洋;裕民保种,端赖工商。煌煌我校,踞柝津之阳;乐育善诱哉,成栋梁。莘莘学子负奇资,如圭如璋;切磋琢磨,集于一堂。济济青年勤学问,日就月将;藏息修游,教亦多方。守校训,誓永志而弗忘;实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知识日以进,体魄日以强。三育完美,二科专长。尊师敬友,所习勿荒。幼学壮行,庶挽澜狂。谨祝我校,如陵如冈,万岁无疆;人才辈出,久久自芬芳。”(www.xing528.com)

天津工商大学于1933年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后改称天津工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天主教教会学校。在当时教育界它享有“煌煌北国望学府,巍巍工商独称尊”的美誉,它以壮丽恢弘的校舍建筑,先进完备的科教设备,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和全国首屈一指的北疆博物院雄踞北方。[74]与对其他著名教会大学的研究相比,对天津工商学院的研究非常薄弱,唯一的论著是《河北大学校史》,该书按照学校自身发展的三个时期,即天津工商大学至私立津沽大学时期(1921—1951年)、河北大学天津时期(1951—1970年)和河北大学迁保定之后(1970—2000年),分别进行了叙述。[75]河北大学档案馆保留了大量校史资料,笔者根据这些档案资料,从中外教育交流的角度对天津工商学院进行个案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