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购物中的符号追崇:中国旅欧游客的购物行为解读

购物中的符号追崇:中国旅欧游客的购物行为解读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我们对老佛爷购物现场的氛围、场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从F-L12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团队游客在老佛爷的购物状态。从这段简短的主客交往中可以发现,中国游客与老佛爷商场管理员之间微妙的凝视关系。而商场管理员并未对此表示歉意,相反,他们表现出理直气壮的态度请坐在地上的中国游客离开,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违反了商场规定。这些行为、态度表现都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团队游客对欧美知名品牌商品的一种盲目的符号追崇。

购物中的符号追崇:中国旅欧游客的购物行为解读

而带着上述对于商场的想象(主体话语)来到实地之后,团队游客对老佛爷的实际在场凝视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对老佛爷购物现场的氛围、场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下面是一段我记录商场主楼一楼退税区场景的观察笔记。

时间:2015年8月6日周四巴黎当地时间下午6:00

地点:巴黎奥斯曼大街老佛爷主楼一楼退税区入口处

观察对象:中国游客

观察内容:退税区位于老佛爷一楼化妆品专区长廊尽头,面向一块开敞的空地,旁边有阶梯通往劳力士、巴宝莉、LV等奢侈品品牌区。我走到阶梯上的时候,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中国游客。各个旅行团的人混杂地站在一起,一片乌压压的人头,覆盖了退税区出口40多平方米的空地,耳边是一片嘈杂声。两块三角形的小黄旗在人群中探出,仔细听能辨认出下面拿着小旗的导游卖力嘶喊的声音:“××团的,××团的,大家听好了!这里是退税口,咱们按我在车上讲的,把购物小票给他开退税单啊……8点钟啊8点钟,我们在门口下车的位置集合!清楚了吧?好!……”人群过于拥挤,我没法挤到退税区入口观察,只觉得眼前的场面与国内火车站春运时的候车大厅极为相似,到处是呼唤伙伴的声音。“××来帮我看着!”“你买了几件?!”“走啦走啦!”……人流穿梭中,我看见一位60多岁的阿姨坐在电梯旁的休息沙发上,紧皱着眉头,闭目养神。旁边坐着一个约 10岁的小男孩,右手托着下巴,百无聊赖的样子,打个哈欠,又低头掏出手机,用手指滑动两下……

由于一天来的游客人数太多,商场内实际环境是嘈杂、拥挤的。一楼退税区的混乱场景也被我拍了下来(见图6-2)。到了晚上8点的时候(当天是周四,晚9点关门),老佛爷即将关门,退税区入口处的空地上褪去了喧嚣,只有两三个团的团友在办理退税,安静了很多。只是瓷砖地面上留下的斑驳脚印(见图6-2)见证了这一天人流的熙攘程度。而这样的场景在旅游旺季时段每天都在商场内上演着。

图6-2 老佛爷一楼退税专区场景(实地拍摄)

一位留德学生在陪同前来探亲的妈妈参加华人旅行团之后,这样向我描述她参团时在老佛爷商场的感受:(www.xing528.com)

老佛爷那个门口,一辆大巴一辆大巴来接,你知道吗?一辆连着一辆的,全都挤满了。就在那里买,就导游在那说,今天这个最后一站了,你再不买没有机会了。大家都在那里买……全都是中国人。里边的店员基本上是一半中国人,一半法国人。就有的会说中文的,就为了让你买。然后中国人就是,攒了半天钱,去那花一趟。其实他们也不懂,全都一起上。因为我妈是带着姑、姨啊一起来的。全是中老年妇女啊,你懂吧?然后这好吗,问问导游,问问导购,他们推荐了,就买了呀……(FL12)

从F-L12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团队游客在老佛爷的购物状态。团队游客中购物人员的主力是不会说英语的中年人。他们日常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很多人情关系要打理,这些都需要商品的支持与维系,因此他们购物的诉求很强。但从他们买东西时“问问导游,问问导购”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些游客对欧洲商场的商品信息多半是不了解的,他们做出购物决策的策略是问自己身边熟悉商品的人员,换言之,他们很依赖导游、导购提供的信息。此时,中国团队游客在面对服务他们的导游、导购时,并没有一种作为顾客角色的从容与优越感。相反,他们在导游一句“今天这个最后一站了,你再不买没有机会了”之下,显得兴奋(“疯狂购物”)、紧张(抓紧时间、唯恐来不及)、缺乏经验而快速认可(自己不懂商品、询问导游导购快速做出购买决策)。这体现出在出境游带来的非惯常环境下,团队游客对于欧洲商品较为盲目的符号化追求。

高峰时段,很多游客没有座位,又要帮还在购物或退税的家人看好已买好的货品,只好在一楼退税点入口阶梯两旁铺张报纸,坐在大包小包的货品中间休息。我在访谈几位正坐在地上休息的云南团中年游客时,一位30多岁的男性法国商场管理员走过来找我说话,他以为我是这个团的导游,要求我立马让这些坐在地上的团友离开,他说这几位团友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了,违反了商场管理规定。我把他的话转告这几位云南团客,他们安静地站起来,收收货品,去找另一个位置。其中一名20多岁的女生略带羞愧地对我说:“他们刚来人说了好多次了。”

从这段简短的主客交往中可以发现,中国游客与老佛爷商场管理员之间微妙的凝视关系。从顾客的角色来说,中国游客来欧洲商场消费,是商场的价值来源,是应该被当地管理员、导购当作“上帝”服务的;而实际上,中国游客来了太多之后,商场在高峰期缺乏足够容纳游客休息的设施,这时需要休息的中国游客并没有理直气壮地去跟管理员或自己的领队争取更好的服务,投诉商场接待过多游客影响他们的消费体验,只是自己随便找个空位坐在地上休息。而商场管理员并未对此表示歉意,相反,他们表现出理直气壮的态度请坐在地上的中国游客离开,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违反了商场规定。游客最后妥协离开的举动也反映出他们在面对商场管理员这一目的地“他者”的时候,不是站在顾客角色(经济权力高位)表现出理直气壮的心态,而是较为小心翼翼,尽量不惹是非的收敛态度。

并且,即使是这种喧闹、嘈杂和休息座位不够的购物环境,大部分团队游客在被问到购物满意度时还是强调他们对商品满满的放心:“老佛爷这么出名应该很不错的。”(P-T2)只有很少的游客购物结束后会产生一定的质疑:

每个旅行团都被拉到老佛爷来。但这个地方是真的好吗?……我们在门口遇到几个别的团,他们查攻略,有些人去巴黎春天了。但是导游不让我们去,说那边(巴黎春天)现在换了大老板对华人非常不友好,还说他们态度非常恶劣,号称不做华人生意……价格上来讲是不是差不多啊。(P-T16)

从团队游客去老佛爷购物前和购物中的话语和场景描述,可以看出他们对老佛爷及其所卖的名牌商品只有一个模糊的“有名”认知,对于商品具体的知识(包括性能、适用性、性价比等),表现出陌生、缺乏经验、高度依赖导游、导购的行为。面对嘈杂、混乱的购物体验,他们没有展现出作为顾客的理直气壮,而是拘束、收敛谨慎。即使是这样,团队游客还是抓紧时间疯狂购物。这些行为、态度表现都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团队游客对欧美知名品牌商品的一种盲目的符号追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