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旅欧商务游客购物行为的社会学解读

中国旅欧商务游客购物行为的社会学解读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务游客来欧洲次数较多,他们眼中的欧洲及欧洲商品与团队游客、自由行游客眼中的有所不同。本章将同样按照购物前、购物中这一时间顺序展示商务游客在微观购物环境中的行为、态度,以此反推他们对欧洲商品、商场的价值认知,提炼其欧游购物的社会性凝视。那么在欧洲商品对他们显得不那么稀缺的情况下,这些商务游客是如何看待欧洲商品的?下文将首先考察在进入欧洲购物情境之前,三类商务游客对于欧洲商品的了解程度。

中国旅欧商务游客购物行为的社会学解读

商务游客来欧洲次数较多,他们眼中的欧洲及欧洲商品与团队游客、自由行游客眼中的有所不同。本章将同样按照购物前、购物中这一时间顺序展示商务游客在微观购物环境中的行为、态度,以此反推他们对欧洲商品、商场的价值认知,提炼其欧游购物的社会性凝视。

调研发现商务游客内部可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年龄40岁以上、经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私企或个体户老板;第二类是30~40岁、出国经验较为丰富、经济水平中等以上的一般商务人士(一些科研人士、高校教师也在此类),这部分人群占主体;第三类是20~30岁、任职于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多是刚刚毕业或处于工作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出国经验较浅、经济实力较弱。

前两类商务人群具有高流动性特征,相比较少来到欧洲的团队、自由行游客、经验较浅的业务员,他们有更多的海外工作、旅游经历。一位在西门子工作、经常海外出差的商务游客(F-S14)就以自己的经历提到,出差海外的经历增长了他的见识,而亲身体验与获得二手信息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没有出过国或者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你就没有见过,你就不知道。听到的跟亲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样。”(F-S14)

于是,目的地“欧洲”的稀缺价值在他们这里相对弱化了很多——来欧洲出差旅游的次数多,旅游的非惯常环境氛围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法形成,欧洲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大众游客心中向往已久、难得来一次的目的地,这也就相应形成另一种心理,即欧洲商品的可达性强,如此商品的稀缺性感觉就减弱了。例如一位佛山外贸商人F-S6说道:(www.xing528.com)

有需要就买一点,不需要就没必要(买)嘛……我的观念就是合适我的就买,不管它品牌好还是品牌差。(问:就是合适你就买?)对,不管是好的品牌还是差的还是非品牌的……一年出来几十次。(F-S6)

可见,F-S6所代表的高流动性商务人群在态度上已经没有了团队游客对欧洲商品的盲目追求,他们已经成为全球化消费者,在全球市场上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选商品。那么在欧洲商品对他们显得不那么稀缺的情况下,这些商务游客是如何看待欧洲商品的?是否需要像自由行游客那样做攻略学习?下文将首先考察在进入欧洲购物情境之前,三类商务游客对于欧洲商品的了解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