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民间灯舞:源于灯节的舞蹈表演

汉族民间灯舞:源于灯节的舞蹈表演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灯舞是汉族的民间舞蹈,源于灯节,主要是在元宵节表演,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已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表演中舞者可一人一灯、一人两灯,或两人、三人乃至多人同舞一灯。龙灯、鲤鱼灯是这类灯舞中比较精彩的形式,“鲤鱼跳龙门”则表现鱼龙变化的民间传说。舞者各执彩灯,口唱《太平歌》,循环起舞,变换队形图案,在欢舞中现出“太平万岁”的字样。

汉族民间灯舞:源于灯节的舞蹈表演

灯舞是汉族的民间舞蹈,源于灯节,主要是在元宵节表演,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是灯的制作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是以彩灯作为道具的一种舞蹈形式,根据灯的造型给舞蹈命名。这种灯舞在南方比较流行。明、清两代已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过彩灯形成不同的队形、图案;或摆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样;或在各种队形的变化与穿插中,表现各种意境。表演中见灯不见人,图案有动、有静,又有高低不同多种层次的变化,神秘奥妙,引人入胜。

舞灯以群舞居多,灯的造型有动物、花卉以及一些象征吉祥的器物等。表演中舞者可一人一灯、一人两灯,或两人、三人乃至多人同舞一灯。由于灯的造型与制作不同,表演上还可分为持灯而舞、提灯而舞、举灯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龙灯、鲤鱼灯是这类灯舞中比较精彩的形式,“鲤鱼跳龙门”则表现鱼龙变化的民间传说。龙灯也称火龙,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可多至二十几节,每节中都燃点蜡烛,另有一人举珠(球形灯)戏弄。其表演有“戏珠”“穿浪”“金龙蟠玉柱”等内容,进行中,群众多燃点烟火、花炮助兴,气氛热烈。

清代盛行灯舞,技艺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乾隆年间,北京西厂元宵夜舞灯,皇帝驾临赏灯,曾为之表演了3000人的大型灯舞。舞者各执彩灯,口唱《太平歌》,循环起舞,变换队形图案,在欢舞中现出“太平万岁”的字样。当时的宫廷和官宦人家也常表演灯舞,而且,表演的套路有36套之多。每套有不同的名称和意境,如“步步生莲”“五色彩云”以及“鸳鸯阵”等,可见当时灯舞水平之一斑。据《檐曝杂记》的记载:乾隆年间灯节时,北京西厂的活动非常盛大。当时,为皇帝驾临观赏而表演的灯舞,表演者有三千之众。舞者各执彩灯口唱“太平歌”循环起舞,变换队形,依次排成太、平、万、岁各字;又依次合成“太平万岁”的字样,以体现“太平万岁”字当中的寓意。另外,《桃花扇》的作者著名文人孔尚任,也有关于灯舞的记述。他在《舞灯行留赠流香阁》一诗中,描绘了灯舞中十二名女子精彩动人的表演。诗中有“十二金钗廿四灯”“千旋百转难记真”“不是排场旧院谱,每舞一回境一易”“眼见秦城改汉宫,顷刻瓦解作平地”等名句。最后他还引用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后草书长进的典故,赞叹灯舞的艺术效果要超过舞剑器,并以“书法悟在公孙娘,何况舞灯胜舞剑”作为全诗的结束。由12名女子表演的灯舞,能够如此引人入胜,文人的描绘中虽会有很大的艺术夸张,但灯舞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为我们研究灯舞提供了可贵的资料。(www.xing528.com)

千百年来,灯舞一直在民间流传,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曾编演了“五星灯”“火炬灯”等新型灯舞,激发军民抗日斗争的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将民间的荷花灯搬上舞台,加工改编为《荷花舞》,此舞无论在灯的道具、服饰上,还是在舞蹈动作和所表现的意境上,都有飞跃性的艺术升华,它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这个节目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至今,它依然是受中外观众欢迎的节目,优美的主题歌——“蓝天高,绿水长,莲花千里香,祖国啊,光芒万丈……”在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久久地回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