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古典与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区别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古典与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区别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可分为两类。古典舞蹈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提炼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严格的程式规范、独特的技巧和风格,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在历史上所曾达到的高度。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及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势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古典与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区别

我们知道艺术不是自然的、无节制的发泄,也不意味着情感越真实、丰沛,艺术表现就越澎湃、感人,“情动于中”只是引发艺术表现的契机,一旦人们要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变为舞蹈的诉说,让更多的人分享诉说的情感内容,艺术的形式就会随之产生。只有“艺术舞蹈”把我们领入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之中,欣赏到舞蹈家的艺术创造,才是领悟艺术美的真正开始。因为艺术,意味着对象被转变成形式,即艺术在艺术品中现身。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集中、分析、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并供其观赏的舞蹈作品。艺术舞蹈的创造形式与活动促使了对职业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与批评活动的产生,正是一部部生动而形象的舞蹈作品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美的鉴赏与批判,艺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可分为两类。

(一)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区分

1.古典

古典舞指各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蹈作品,是历代舞蹈人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创造后逐渐形成的。其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谨的训练方法,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舞蹈艺术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其对舞蹈的动作、技巧都有严格的规定,是一种程式化的舞蹈。

古典舞和古代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代舞蹈不一定都是古典舞蹈。古典舞蹈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提炼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严格的程式规范、独特的技巧和风格,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历史上所曾达到的高度。它往往集中地反映了本民族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我国大量古代舞蹈已散失,其中包括具有古典意义的宫廷乐舞和伎乐舞蹈。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经专业工作者加工整理而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中国戏曲舞蹈和武术的基础上,结合芭蕾艺术的训练方法而创立的独特的中国古典舞体系。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泛指芭蕾舞。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蒂西”“库契普蒂”“莫西尼阿特姆”和“乔”八大传统舞派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及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势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2.民间舞

民间舞是一种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中国民间舞形式多样,我们通常所说的载歌载舞就是形容民间舞表演的形式。我国民间舞蹈比较著名的如汉族的“秧歌”“腰鼓”“花灯”,蒙古族的“安代”,满族的“莽式”,藏族的“锅庄”“弦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傣族的“孔雀舞”等,都是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舞蹈。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一些民族舞蹈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整理逐渐走出国门,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美。

3.芭蕾舞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源自意大利语“跳舞”一词,指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古典舞蹈、舞剧形式,是综合音乐戏剧、哑剧、舞台美术等形式的舞蹈艺术品种。芭蕾舞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后期的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19世纪初成长为独立的戏剧艺术。故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了世界各国。自15世纪出现了第一部完整的芭蕾舞作品《皇后的喜剧芭蕾》之后,芭蕾舞经过情节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等历程,先后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等学派。

4.现代舞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5.新创作舞蹈

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地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二)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特点区分

1.独舞(www.xing528.com)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独舞在技术水平、表演素质上对演员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由各方面发展比较全面的演员来进行表演。一般情况下,独舞可分为两种类别:一是结构完整、自成篇章的舞蹈作品,如中国舞蹈《囚歌》《扇舞丹青》《醉鼓》《爱莲说》和古典芭蕾《天鹅之死》、现代舞《马赛曲》、印度民间舞《拍球舞》等,它们具有独立的主题、内容及意境,短小精巧、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二是舞剧中塑造人物、抒发人物内心感情的重要手段,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以最炽热的情感、最强烈的生命情调、最质朴的舞蹈语言来讴歌秧歌老艺人的执着,因而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内心都受到了震撼,也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令人心动又百转回肠。独舞应当意境深邃、结构精练,将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舞蹈和高超的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完美动人的舞蹈形式。因此,独舞对表演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独舞演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技术技巧、高超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2.双人舞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剧中的双人舞,类似歌剧中的重唱或话剧中的对话,是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古典芭蕾中的双人舞,大多是表现爱情的,并有一套固定的程式:首先,是男女主人公在一起合舞;其次,由男、女各跳一段独舞;最后,两人再合在一起共舞。在男、女单独的舞蹈中,多是技巧性的表演,在合舞中一般都要使用托举技巧,如《萋萋长亭》《阿惹妞》和《天鹅湖》中白天鹅奥杰塔与王子跳的G大调双人舞等。

3.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但并非由三人表演的舞蹈都可称为三人舞,只有三人舞蹈中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能进行表演的,才可称为三人舞。通常情况下,三人舞演员,要求具有较高的戏剧表演能力、较强的合作意识以及使舞蹈动作的个性与共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素质修养。三人舞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组成部分。三人舞根据内容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一个完整的、自成章节的舞蹈作品,有独立的主题、内容、情节(或情绪)和意境,有时是有人物情节的,如舞蹈《游击队员之歌》《金山战鼓》,有时是无情节表现某种情绪的,如中国舞蹈《节日的金钹》;二是舞剧中作为塑造主要人物或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如中国舞剧《凤鸣岐山》第三场,纣王、妲己、明玉的三人舞,把纣王的残暴、妲己的阴险、明玉的恐惧以及三人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出来。三人舞演员,要求具有较高的戏剧表演能力、合作意识以及使舞蹈动作的个性与共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素质修养。

4.群舞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节或塑造群体的形象。其通过舞蹈队形、画面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群舞可分为两种:一是能够表现独立的主题、情绪和意境的完整的舞蹈作品,如《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等,群舞在中国舞蹈中最常见,这类作品除以群舞为其基本组成因素外,有时也在群舞中穿插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突现群众中的某个或某些人物形象,并从艺术上通过变化、对比以增强美感;二是舞剧或大型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中一些有相对完整性、表达一定情绪的多人舞蹈,目的在于创造规定情景、烘托气氛和展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如中国舞剧《杜甫》中的集体舞《俪人行》、舞剧《朱鹮》中的《群鹮》、古典芭蕾《天鹅湖》第二场和第四场中天鹅少女的群舞等。群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和风格的一致。

5.组舞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如在大型舞剧中,有的场景采用组舞的结构形式,将一定数量的舞段连在一起,表现特定的内容,这也是丰富舞剧色彩、加强舞蹈化的手法之一。如舞剧《大梦敦煌》中第二幕的敦煌民俗场景,其由风格迥异的《汉人舞》《胡人舞》《阿拉伯舞》《反弹琵琶舞》《长绸舞》《羯鼓舞》等舞段构成,与舞剧故事情节的推进巧妙糅合在一起,增强了舞剧的情趣感。

6.歌舞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古代乐舞到今天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其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使观众得到审美的感知,因此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为我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7.歌舞剧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我国古代的歌舞剧,一般通称为戏曲,其历史之悠久,剧种、曲目之繁多,堪称世界之最。我国近现代的歌舞剧,有的吸收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有的则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表现戏剧的内容,如《玩灯人的婚礼》就是以安徽“花鼓灯”的舞蹈为主,以歌唱为辅,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歌舞剧。

8.舞剧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门类的戏剧形式。演出时不用歌唱、旁白,而是以舞蹈、器乐为其主要表现手段。我国古代有“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说法,其指就是舞剧。舞剧中的舞蹈一般以古典舞或民间舞为基础,以结合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独具风格的舞剧。我国民间舞蹈中,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中,保存有不少小型舞剧和舞蹈性很强的剧目与片段。我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舞剧,创造发展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歌舞剧得到了发展,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生活和历史题材的优秀剧目,如《宝莲灯》《奔月》《丝路花雨》《闪闪红星》《沙湾往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