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专家援助高度密切经验论证生产产品

苏联专家援助高度密切经验论证生产产品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专家在715厂长的待了一年多,一般只待几个月。正式开工生产时,苏联专家来得最多,有二十多个。苏联专家大体上由五方面的人员组成。但苏联专家会说,你生产的这个产品不行,没有经过我们的论证。他们跟苏联专家的接触很密切,关系很好,相处和谐,经常在一起吃饭、开联谊会,苏联专家也经常请他们吃饭。等到第二天才恍然大悟,因为苏联专家在这天撤走了。

苏联专家援助高度密切经验论证生产产品

依照工程本身的进度,苏联派到东郊来的专家,前期负责建筑设计,后期负责施工、调试设备以及进行试生产和管理生产。

▲ 1958年,苏联专家援建锦江电机厂,与中方专家合影 成华区政协供图

苏联派到成都来的专家,是对口援助的,根据各厂在某一阶段的实际需要,有时人数会少一点,有时会多一点。以715厂为例,前后到厂里来的专家有五十来个,有的还来过两次。也有女专家,但不多,比如784厂在无线电陶瓷的配置上遇到了问题,就请了一位女专家来,她是苏联那边工厂的实验室主任,对此很有研究。另外还有两个女专家,一个是搞精密机械的,一个是搞管理的。苏联专家在715厂长的待了一年多,一般只待几个月。

他们是一批批来的,有时是几个,有时是十多个,甚至几十个。比如负责设备安装的,三五个月完成任务以后就回去了。试生产时又来一批,完成任务又回去了。像715厂生产的产品,在苏联得由三个不同的厂才能生产出来,但在东郊组合成了一个厂。于是,苏联这三个厂都要派技术人员来调试设备,进行试生产。715厂在1957年4月开始调试,这年4、5月来的,是管调试的;7、8月来的,是管生产的。正式开工生产时,苏联专家来得最多,有二十多个。

苏联专家大体上由五方面的人员组成。在建厂阶段,来的都是负责建筑设计和负责施工、安装的专家;到了开工阶段,来的就是管理人员(相当于中国管生产调度、生产计划一类的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是苏联厂里的领导)、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一类的技术人员,以及指挥现场生产线的工长。从年龄上看,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一般有四五十岁,工长一般都是三十多岁,也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每天,由各个厂派车去招待所把各自的专家接来,下班又把他们送回去。苏联专家组的组长是由小卧车接送的,比如部里专门给715厂的书记和厂长配的奔驰轿车,就是专门接送专家组组长的。其他的专家就坐面包车。他们不像成都这边的员工在早上8点上班,而是等这边上班后,厂里再开车去接他们,来的时候差不多快9点了。中午,他们就在每个工厂食堂招待客人的地方用餐,他们喜欢吃中餐,爱吃面条,爱尝不同的味道。(www.xing528.com)

苏联专家的责任心很强,要求很高,有些性格较急躁,你没有完成任务,他会追问你为什么,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当时的中国搞大工业化的生产,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苏联专家就感到难以理解,会连珠炮般地发问。当然不是所有专家都这样。总的来讲,双方配合得还是不错的。有的专家特别友好,回苏联后,一直跟东郊这边的工厂保持联系,走之前还把工作笔记本悄悄留给跟他要好的人。苏联工程师、技术人员是诚心诚意帮助我们建设的。

苏联专家跟我们友好,但没法平等。也许在他们心中,因为你是学生,他是老师,再加上他们搞建设搞了几十年,有时难免会自我感觉高人一等。东郊工厂技术人员内心的想法是,不能老是依赖苏联专家,要使原料尽快国产化。但苏联专家会说,你生产的这个产品不行,没有经过我们的论证。他们的责任心很强,怕产品出问题。军工产品质量第一,他审查不严,出了问题的话,他要承担责任。715厂当时在理化实验室任主任的张仁任就一直坚持用国产材料做试验,还把几个数据给负责理化实验室的苏联专家看,最终还是得到了认可。

当然也有和我们关系好的苏联专家,比如784厂设计室全是江浙人,都是大学毕业生,会说俄语。他们跟苏联专家的接触很密切,关系很好,相处和谐,经常在一起吃饭、开联谊会,苏联专家也经常请他们吃饭。苏联人喜欢吃生的、冷的菜,酒量很大,这些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经常被灌醉。援助这个设计室的苏联专家在工作上比较敬业,手把手地教这些中国年轻人。苏联专家决定撤走的时候,我方并不知道,其中有位专家跟这些年轻人的关系特别好,有一天,这位专家叫大家加班,当天一定要把某一批图纸复制好。当时没有复印机,只能用感光纸晒图的方式。大家连夜硬是把图纸全部晒完了,但是这些年轻人不免感到奇怪:何必要这么赶时间?等到第二天才恍然大悟,因为苏联专家在这天撤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