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体民心:《淮南子》对将、民关系的战争思考

将体民心:《淮南子》对将、民关系的战争思考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淮南子》明确指出军事上比较理想的将、民关系应该是“将以民为体,而民以将为心”,只有“将卒吏民,动静如身”[29],才“可以应敌合战”,获得最大的胜机。显而易见,《淮南子》对将、民关系的认识与其从政治立场出发所持的“民本”思想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共同凸显出民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因素在战争进程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

将体民心:《淮南子》对将、民关系的战争思考

战争在《淮南子》眼中,实质是政治的,但形式仍是军事的,所以《淮南子》十分重视从“兵学”的视角出发,对民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军事性的审视。

在《淮南子》看来,“将孰能”是战争是否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而对“将”而言,是否能够有效地调动与组织士卒化的民众就成为首要任务。所以将分三等,能够深通“人情”,“中得人心”者,才可以称之为“上将”,其战必能多胜,“是以无破军败兵”,而所谓“中将”“下将”[28]则在“人情”“人心”方面要远为逊色,致使其在战争中易败而难胜。由此,《淮南子》明确指出军事上比较理想的将、民关系应该是“将以民为体,而民以将为心”,只有“将卒吏民,动静如身”[29],才“可以应敌合战”,获得最大的胜机。

那么如何才能让“将”得“民”心呢?《淮南子》认为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带兵之“将”必须“与卒同甘苦,俟饥寒”,赢得士卒的认同和支持。所谓“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30],如果将领在战争生活中无法做到和士卒“同寒暑”“齐劳佚”“同饥渴”,那自然无法“积恩先施”于士卒,结果就只能是在战争中不得其兵之力,难施其用。因此,《淮南子》十分强调将领对士卒之“人心”的获取,认为“良将之用兵也,常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何故而不胜!”二是带兵之“将”必须在战争中具有“诚心”,敢为士卒先。只有将领在战争中作出表率,士卒也才能与其真正同心,“卒争先合者”,否则“卒不勇敢”,难免失败。三是带兵之“将”需要驭兵以“威”,将不威则“卒不畏将,其形不战”。因此,“良将之用卒也”,必须严明军纪,彰显权威,才能与士卒“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31]。显而易见,《淮南子》对将、民关系的认识与其从政治立场出发所持的“民本”思想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共同凸显出民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因素在战争进程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www.xing528.com)

简言之,如果说什么是《淮南子》战争观的最大特色?那就是其对战争所持的高度政治化的理论认识,以及其中充满秦汉时代色彩的民本思想和精神。作为集古代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淮南子》在战争观中充分汲取道、儒、墨诸家的思想资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内涵,高扬“重人”“民本”的政治理念,仅从此点而言,就无愧为集“大成”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