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文化:驺衍的阴阳五行思想

齐文化:驺衍的阴阳五行思想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驺衍,或作邹衍,战国晚期齐国人,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2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驺衍的“五德终始”说的理论基础虽然是五行相胜的思想,但他并不排斥五行相生的观念。也就是说,驺衍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兼有“五行相胜”说与“五行相生”说。由此可见,驺衍的思想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很受诸侯国君主的欢迎和赞赏。

齐文化:驺衍的阴阳五行思想

驺衍,或作邹衍战国晚期齐国人,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卒于公元前250年,大致生活孟子之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16]汉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衍,齐人也。著书所言皆天事,故齐人曰‘谈天衍’。游诸侯,所言则以为迂阔远于事情,然终不屈。尝仕于齐,位至卿。”[17]关于驺衍的著述,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始终》五十六篇,凡一百零五篇,惜久已失传,《隋志》以后,均不见著录。从子书和类书中钩稽整理出的遗说中,可以发现,他在阴阳五行学说方面颇有建树。

驺衍本来是一位儒家学者。《盐铁论·论儒》中曾说:“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又说:“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18]后来,驺衍在总结、融合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又把齐学道家、儒家以及上古天文学说综合在一起,将阴阳说、五行说熔为一炉,创造出了新的阴阳五行说,成为战国晚期集大成式的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

关于驺衍的阴阳五行说,《史记·封禅书》记载:“齐威、宣之时,驺(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19]裴骃《集解》引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20]

淮南子·齐俗训》曰:“周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高诱注曰:“夏祭先灶。周火德也。邹子曰:‘五德之次,从所不胜。虞土,夏木。’”[21]

《六臣注文选》卷二十应吉甫《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李善注引《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言土德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22](www.xing528.com)

综合上引文献记述可知,驺衍创立的“终始五德”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在五行相胜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替代发展、循环往复的历史发展观。正如白奚先生所说:“(驺衍)一反当时人们惯用的五行相生序列,将五行相胜的关系引入社会历史,提出了五德终始说,用于解释朝代的更替。”[2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驺衍的“五德终始”说的理论基础虽然是五行相胜的思想,但他并不排斥五行相生的观念。在自然发展观领域他又采纳五行相生的观念。也就是说,驺衍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兼有“五行相胜”说与“五行相生”说。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驺衍对于五行的序列抱有两种相反的见解,即对于自然的季节的转移,抱着相生的见解,对于历史上政权的兴废,则抱着相胜的见解。”[24]

具体说来,在历史发展观方面,驺衍以“五行相胜”说作为推论的理论基础,创立了历史哲学“五德终始”说;与此同时,在自然哲学方面,驺衍则以“五行相生”观念说明以四季时令变化为主的自然运动。正如白奚先生所说:“《终始》所论,乃是朝代更替兴废的历史观,其理论基础是五行相胜说;《主运》所论,则是四时教令的政治思想,其理论基础是五行相生说。”[25]

对于驺衍的思想学说,《史记·封禅书》评述曰:“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26]这说明驺衍的思想学说曾经得到当时诸如齐宣王、梁惠王及燕昭王等许多诸侯的重视。由于驺衍的这套终始五德理论很有创新性,应和了当时诸侯争霸的政治形势,因而他本人及其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高度重视,“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27]。由此可见,驺衍的思想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很受诸侯国君主的欢迎和赞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