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国驻军及《贺兰山志》简介

中华民国驻军及《贺兰山志》简介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6月恢复第十一军番号,军长马敦静,下辖第一六八师、第一八九师、宁夏保安第四师,驻防贺兰山东麓地区。9月下旬,第十一军在宁夏解放时溃散。9月中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宁夏战役,宁夏兵团溃散,马鸿逵、马敦静飞逃,卢忠良、马全良等率部投诚。

中华民国驻军及《贺兰山志》简介

(一)昭武军、宁夏新军

1912年9月,宁夏镇总兵马福祥率领兵力约3000人的昭武军步骑13个营赶赴宁夏就任,驻防贺兰山东麓地区。昭武军由马福祥所统领的西路巡防军改制组建而成,原为甘肃常备陆军第二标。初建之时,昭武军下辖步骑4个营,后扩为中营马队、左营步队、右营步队、左营马队、右营马队5个营,共有士兵1357人、战马174匹。这支部队具有很强的私人性质,后屡经改制成为“马家军”,主力驻防银川平原。昭武军的武器装备缺陋不全,钢弹枪不及半数,其余均为铅弹枪,炮是土药包炮,没有自动武器。1913年9月,北洋政府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鄂托克、乌审、阿拉善三旗军务,管辖范围扩展至贺兰山西麓地区。

1915年,马福祥奉命将昭武军改编为宁夏新军,扩编为步、骑各4营,以其子马鸿逵任司令。宁夏新军的军饷由北洋政府陆军部核发,粮秣由地方负担。宁夏新军建立后,昭武军建制仍然保留,由马福祥之弟马福寿担任司令,下辖骑、步5个营。

1916年,马福祥呈请北洋政府扩充军队,增募新兵7个营,建立“甘肃新军”,以马鸿宾为甘肃新军司令兼炮兵营长,主力为步兵3营、炮兵1营,粮饷由甘肃负担。1920年,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期间,成立镇守使署卫兵马队1营,营长马楚卿。

(二)国民军第七军

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国民军第七军军长门致中为宁夏省主席。此时第七军仅下辖第七师,统领冯安邦旅、吴鹏举旅和直属手枪队。“大坝之战”后,第七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十军”,吉鸿昌任军长,下辖第三十二师、李伦祥部二十二师、冯华民部二十七师、郑大章部骑兵师、苏雨生部骑兵第四师和吴鹏举部四十七旅,主要驻防贺兰山东麓地区。

(三)宁夏保安司令部

1933年,马鸿逵担任宁夏省主席之职。为加强地区防务,马鸿逵特设宁夏保安司令部,自任司令。1934年,马鸿逵扩充保安处,自兼处长,以马宝琳为副处长,直辖第一、第二两个步兵团和两个骑兵大队。1936年,保安处编有2个警备旅,下辖4个团,分为3个步兵团和1个保安骑兵团,并专门成立贺兰山、香山等保安队。1940年,马鸿逵辞去保安处长,由其子马敦静继任。1941年1月,马鸿逵将宁夏保安司令部改为“宁夏警备司令部”,由保安处处长兼任司令。悍匪郭永胜(郭栓子)曾任平罗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后升任贺兰山警备司令。1942年,续增编步兵一大队,同时组建城防司令部,由保安处长马敦静兼任司令,设参谋长1名,下辖总务、调查、警卫、消防4处。

(四)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军

1939年4月,国民党陆军第一六八师扩编为第十一军,马鸿逵任军长。该部作为马鸿逵基本部队,下辖一六八师、独立第十旅、骑兵第一旅、骑兵第二旅、宁夏警备第一旅和宁夏警备第二旅,总兵力约为3.2万人。1943年,马鸿逵次子马敦静接任第十一军军长,两个警备旅合为暂编第三十一师。第十一军除曾派两个骑兵旅开赴绥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附近)参加抗战外,大部长期驻守贺兰山东麓地区。抗战胜利后,第十一军缩编为整编第十八师,总兵力2万余人。师长马敦静,副师长马全良,参谋长郑毅民,下辖第一六八旅、暂编第九旅、骑兵第十旅。1948年6月恢复第十一军番号,军长马敦静,下辖第一六八师、第一八九师、宁夏保安第四师,驻防贺兰山东麓地区。第一六八师在抗战胜利后曾改为一六八旅,旅长马光宗,下辖第五○二团、五○三团、五○四团,共有7000人。1949年6月,复称一六八师,由马光宗兼任师长(后由马精若接任师长)、李宁任副师长、张寄亚任参谋长,全师共6700人。第一八九师组建于1948年,师长马世俊,副师长崔清平,下辖第五六五团、五六六团、五六七团,共有6300余人。宁夏保安第四纵队组建于1948年,又称宁夏保安四师,由马全忠任司令(师长),下辖第十团、第十一团,共有4500余人,多为新兵。1949年8月,马鸿逵将一八九师编入第十一军,保一纵队外调。9月下旬,第十一军在宁夏解放时溃散。

(五)国民党宁夏兵团(www.xing528.com)

1949年5月,马鸿逵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以“宁马”主要部队组建宁夏兵团,司令马敦静,副司令马全良,参谋长张蔚野,前线指挥官卢忠良。宁夏兵团下辖第十一军、第一二八军和骑兵第十师,直属队由炮兵团、辎重团、特务团、工兵营、汽车运输营、便衣侦察队、卫生队和野战医院组成,共有2军、7师、21团,总兵力约4.05万人。第十一军为宁夏兵团主力,马光宗任军长,李宁任副军长,张寄亚任参谋长,下辖第一六八师、宁夏保一纵队(师)、保四纵队(师),约有兵力1.54万人,驻防贺兰山东麓地区。9月中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宁夏战役,宁夏兵团溃散,马鸿逵、马敦静飞逃,卢忠良、马全良等率部投诚。

(六)国民党贺兰军

1949年8月,马鸿逵组建贺兰军,马全良任军长,马英才、王伯祥任副军长,郑毅民任参谋长,下辖第二五七师、保安一师和保安二师,总人数达5.6万余人。第二五七师师长由马英才兼任,辖七六九团、七七○团、七七一团,全师共7500人。保安一师由原保安一纵队改编,王有禄任师长、刘中桂任副师长、刘建毅任参谋长,辖保一团和保二团,全师共6500人。保安二师由保安二纵队改编,马小云任师长、刘德元任副师长,全师共5600余人。贺兰军驻扎贺兰山东麓,镇守宁夏北部地区,后划归宁夏兵团。

(七)国民党第十七集团军

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将西北军阀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所部编为第十七集团军,马鸿逵为总司令,马麟(1937年10月任)、马鸿宾(1939年4月任)为副总司令,柴成霖为参谋长。第十七集团军下辖四个师,分别为第一六八师(马鸿逵兼任师长)、第一○○师(马步芳任师长)、第三十五师(马鸿宾兼任师长)和骑兵第五师(马步青任师长)。1939年4月,第八战区将第一○○师和骑兵第五师从第十七集团军划出,成为西北战区长官部的直属部队。至此,第十七集团军只辖马鸿逵部(编为第十一军)和马鸿宾部(编为第八十一军),军部驻银川。抗战胜利后,第十七集团军不复存在。

(八)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五师

国民党陆军第一军第二十五师,下辖第七十三旅和第七十五旅。第七十三旅辖第一四五团、一四六团,第七十五旅辖第一四九团、一五○团。全师官兵1.1万余人,装备优良,骡马齐全。1936年,第二十五师奉命至天水、秦安一带堵截红军。10月,该师开往宁夏,第七十五旅驻防中卫,师部和第七十三旅进驻贺兰山西麓定远营。

(九)驻阿拉善旗部队

1932年,阿拉善旗王达理札雅将原“亲兵马队”改编为阿拉善旗保安大队,人数仍为2000~3000人。阿拉善旗保安大队在贺兰山三关口一带布置防卡,设置队长,驻兵多时可达一个排(30人左右),少时一个班(10人左右)。1937年,国民政府批准成立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和骑兵保安总队,下辖8个大队和24个中队,分别镇守定远营和三关口附近各防卡。达理札雅任区防司令部中将司令,旗正协理罗恩凯巴图任上校总队长,副协理罗巴图孟柯任中校参谋长。同年,国民政府派郑子献出任驻阿拉善旗军事专员。宁夏军阀马鸿逵曾派第三十五师1个团进驻定远营,撤走后仅留1个工兵营驻防阿拉善旗。1946年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改编,下辖5个中队和20个分队。陈爱尔德尼巴图任少将参谋长,罗巴图孟柯任骑兵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