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四章:智者与愚者,贤能与不肖的不足之道

大学·中庸第四章:智者与愚者,贤能与不肖的不足之道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通“智”,指聪明、智慧。上面一段是第四章。中庸的主要观点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本章就是“过”与“不及”讨论的继续。智者与愚者、贤能与不肖,是对立的两种人群。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认知上,智者与贤能总是做得过了头,而愚者与不肖总是做得不足,无论是太过还是不及,都没有恰到好处,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在儒家思想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关系到治国安邦的问题,同时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大学·中庸第四章:智者与愚者,贤能与不肖的不足之道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1],我知之矣;知者过之[2];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3],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4]。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1]道:指中庸之道。

[2]知(zhì)者:指聪明有智慧之人。知,通“智”,指聪明、智慧。

[3]明:彰明。

[4]不肖者:指品德不好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够推行于世,我知道原因了:这就是聪明的人做得过头,愚笨的人达不到它的要求。中庸的道理不能昭示于世,我知道原因:这就是贤能的人做得过头,不贤的人又达不到它的要求。就像人们没有不吃不喝的,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尝出其中的滋味。”(www.xing528.com)

朱熹提示】

右第四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四章。

【赏析】

中庸的主要观点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本章就是“过”与“不及”讨论的继续。智者与愚者、贤能与不肖,是对立的两种人群。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认知上,智者与贤能总是做得过了头,而愚者与不肖总是做得不足,无论是太过还是不及,都没有恰到好处,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人们对道的理解,如同吃喝一样,人们每天都在吃喝,却很少有人从中真正品出滋味来,同样真正能领悟到中庸真谛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道在儒家思想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关系到治国安邦的问题,同时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在现实中,人们不能实现它,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恰当地把握好分寸,不是“过之”就是“不及”。“过之”则破坏了治国与做人的根本原则,对礼制的恢复与建设也有阻碍作用,这与“不及”实质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