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六章:掌握两端的中庸之道

《大学·中庸》第六章:掌握两端的中庸之道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善之中能够掌握两端,以达不过、无不及。上面一段是第六章。本章中,孔子对舜做了高度赞扬。孔子通过对舜的赞誉,说明了中庸之道在治国治民方面的巨大作用。在本章中,孔子把中庸之道由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和最高道德标准上升到治国安邦、安抚民众的指导思想。孔子的目的是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都能像舜一样,学习中庸之道,用中庸之道来治理国家、统治民众。

《大学·中庸》第六章:掌握两端的中庸之道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1]!舜好问而好察迩言[2],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3],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注释】

[1]舜:指虞舜。知(zhì):同“智”,指智慧。

[2]好(hào)问:好,喜爱。好问,指喜欢去请教人。迩言:浅近之言。迩(ěr),近。

[3]执其两端:指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如正反、善恶。于善之中能够掌握两端,以达不过、无不及。

【译文】

孔子说:“舜可算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吧!舜喜欢向别人请教,又善于审察分析身边的言论;包容别人的短处而表扬别人的长处,掌握人们认识上过与不及两个方面,取适中的措施施行于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的原因吧!”(www.xing528.com)

朱熹提示】

右第六章。

【译文】

上面一段是第六章。

【赏析】

本章中,孔子对舜做了高度赞扬。孔子通过对舜的赞誉,说明了中庸之道在治国治民方面的巨大作用。孔子认为,古代那些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够很顺利地推行政令,受到人民的拥戴,是因为他们能够隐恶扬善,恰当地把握过与不及,采用中庸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安抚民众。舜也是这样,他善于向别人学习,无论言论粗俗与否都用心去听,对不好的话不去计较,对好的言论则到处传扬,如此光明正大的行为使他听到的都是真实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善于分析,处理事情时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舜的大智慧。在本章中,孔子把中庸之道由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和最高道德标准上升到治国安邦、安抚民众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孔子的目的是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都能像舜一样,学习中庸之道,用中庸之道来治理国家、统治民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