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至圣的标准

大学中庸:至圣的标准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是《中庸》的第三十一章。本章内容这里讲“至圣”。此章承接上章“小德川流”,言至圣至德而有以配天也。只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聪明又睿智,才能居于上位治理天下;宽厚温柔,足以包容众人;坚强刚毅,足以决断一切;端庄公正,足以受人恭敬;文章条理细密清晰,足以明辨是非。广博而深沉,而又随时表现于外。这样,力行中庸之道的人们所作所为就产生一定的道德领导力与影响力了。这句经典是对前面各经典章句的总结。

大学中庸:至圣的标准

【题解】

本章是《中庸》的第三十一章。本章内容这里讲“至圣”。此章承接上章“小德川流”,言至圣至德而有以配天也。首先讲圣人的内涵,有以下五项:“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都是说圣人的内在品德。根据前文,圣人是生知安行的,所以“聪明睿智”是讲圣人是生而知之的,即所谓“生知之质”。“宽裕温柔”是仁,“发强刚毅”是义,“齐庄中正”是礼,“文理密察”是智,至人具备仁义礼智四德。其次,用源头奔腾流淌,用天浩瀚无垠,塑造圣人的智慧最后,极力形容其影响,从种群,到地域,人们都会尊敬他,信任他,亲近他。如朱熹所说“盖极言之”,“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也”。子思讲了做人的最高境界,讲了只有天下达到极顶智慧和道德的人,才能有的境界。由开头贯下五个分句,也可谓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右第三十一章。

【注释】

①宽裕温柔:广大宽舒,温和柔顺。这里是形容仁。宽裕:指胸怀宽大舒广。②容:包。③发强刚毅:奋发强劲,刚健坚毅。这里是形容义。④执:决断,固守。⑤齐庄中正:整齐、庄重、中庸、正直。这里是形容礼。⑥文理密查:文字条理周密而明辨。这里是形容智。⑦溥:周遍。⑧时出:随时发见于外。朱熹说:“言五者之德,充积于中,而以时发见于外也。”⑨见:同“现”,出现。[10]说:同“悦”,喜欢。[11]蛮貊:南蛮北貊,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称呼。[12]尊亲:尊敬亲爱。[13]配天:与天相匹配。朱熹说:“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

【译文】

只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聪明又睿智,才能居于上位治理天下;宽厚温柔,足以包容众人;坚强刚毅,足以决断一切;端庄公正,足以受人恭敬;文章条理细密清晰,足以明辨是非。广博而深沉,而又随时表现于外。广阔的如同天空,深沉的如同潭水。他的表现百姓无不敬仰,他的言论百姓无不信从,他的行为百姓无不喜爱。所以他的声名洋溢于中原之地,影响到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凡车船所能到的地方,人力所能去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承载的地方,日月所照到的地方,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亲近他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是可以与天匹配的。(www.xing528.com)

【赏析】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这句经典其暗含的意思是,人们想管理或领导好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必须要修身,以至诚之心修身,这样才可以发现天地之道所决定的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则,然后才能按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则办事,达到聪明睿智的境界。“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修心,要修出宽恕之道,要修出宽广的胸怀,有宽广的胸怀,就可以载物、覆物、成物。“足以有容”喻示人们修身是个过程。前面经典教导我们:“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没有宽广的胸怀,是根本谈不上成己、成物的。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这句经典是在教导我们,修身修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与时俱进的漫长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奋发图强、刚健弘毅,不断地从一个层级上升到更高层级,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坚持道义,这道义就是“率性之谓道”的道义,是源自于服从天地之道的道义。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这句话隐含意思是人们力行顺应天地之道的中庸之道,他人解读,从敬道会转而敬人。这样,力行中庸之道的人们所作所为就产生一定的道德领导力与影响力了。“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这句经典是在指点人们,修道过程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格物致知的过程。事物本性、本相、本质、规律、规则是潜存在表相、虚相下的。“文理密察”:说的是,对事物的考察细致。指有文采,有条理,详尽明察。“足以有别”说的是,善于明辨是非。这都是认知天地之道的“率性能力”要求。说“修道”就是要这样不断地提升“足以有别”的能力。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这句经典是对前面各经典章句的总结。正因为修身实践做到了:一是“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二是“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三是“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四是“文理密察,足以有别”。就可以达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圣人的境界了。而这圣人境界的智慧体现就是这“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那意思就是说,圣人的智慧,如同渊泉般,无所不包,无所不达,无所不容,深厚谦逊,心性诚明。又如苍天般,普照大地。

正因为圣人的智慧与天地人道同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解读圣人的所作所为,感悟到真理的存在,天地人道的存在。更能感悟到天地之恩的存在。因此,“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