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威尔第与男中音:歌剧创作比较研究

威尔第与男中音:歌剧创作比较研究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尔第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旋律创作技法。纵观威尔第的歌剧音乐作品会发现,男中音角色的音乐节奏大多采用八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结合的节奏,这些节奏和抒情宽广的旋律巧妙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的内在张力。威尔第歌剧作品中的和声织体极为灵活多变,能使音乐配器巧妙配合。威尔第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把具有自然特征的音乐旋律与半音化和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歌剧的感情色彩,增强男中音角色的艺术表现力。

威尔第与男中音:歌剧创作比较研究

威尔第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旋律创作技法。威尔第具有卓越的旋律造型能力,在男中音角色创作时,在旋律创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中央c等单音重复及大跳音程的旋律创作技法,极大地增强了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抒情性。中央c音的重复运用,使男中音的声音极为高亢而富于穿透力,所以威尔第在歌剧音乐创作中对中央c音有特别的偏爱,整篇作品常见中央c音的单音重复。在威尔第的歌剧音乐中,男中音旋律中大跳音程特别多,在上行和下行旋律中经常会出现有四度、六度、七度甚至八度的大跳音程,音程跨度大能较好地表现男中音角色的激动情绪,有利于推动戏剧高潮和低潮的起落变化。在威尔第的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旋律融入抒情性因素,使旋律不但刚劲有力而且节奏鲜明,特别是旋律的重音强烈,能够抒发出真挚而深切的人物情感,使音乐具有较强的戏剧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路易莎·米勒》《厄尔南尼》《麦克白》中的男中音唱段。

威尔第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节奏创作技法。在男中音角色的音乐创作上,威尔第经常采用附点节奏创作技法,使音乐节奏铿锵有力而富于运动感。纵观威尔第的歌剧音乐作品会发现,男中音角色的音乐节奏大多采用八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结合的节奏,这些节奏和抒情宽广的旋律巧妙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的内在张力。例如,《厄尔南尼》中的著名咏叹调《你这大胆的老头儿》,就是这种节奏风格。威尔第还在旋律中大量运用单附点节奏、复附点节奏、三重附点节奏,更好地表现坚定、激动、愤怒的人物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纳布科》第一幕终曲,纳布科的独唱宣叙调中有这样一句:“我呼召你们的上帝出来与我交战,但是他来吗?他畏惧我,愚蠢的人们谁能抵挡我?”句中几乎每一个都有单附点或复附点,非常独特。

威尔第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和声创作技法。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十分重视和声创作技法的运用,他具备写作复杂和声的高超技巧,能够根据剧情发展选择恰当的和声语汇,能够借助和声来衬托和丰富男中音角色的音乐表现。威尔第歌剧作品中的和声织体极为灵活多变,能使音乐配器巧妙配合。例如,歌剧《弄臣》中有段大合唱是描写暴风雨来临场景的,威尔第就借助管弦乐队的强奏来描绘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沉重氛围,对合唱中的人声起到烘托作用,渲染剧中的悲剧气氛。威尔第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把具有自然特征的音乐旋律与半音化和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歌剧的感情色彩,增强男中音角色的艺术表现力。(www.xing528.com)

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往往在戏剧的挥洒中包含着抒情的成分,抒情的旋律中潜伏着戏剧的力量,只是在具体作品中的比重不同,具体感觉有时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需要每一位演唱者用心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