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创作比较研究-节选成果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创作比较研究-节选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传统的建立,大多应归功于罗西尼。在后期浪漫主义的年代里,普契尼也加入了真实主义运动的行列。这股歌剧现实主义的潮流强烈地影响了普契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西米亚人》是歌剧史上浪漫主义、真实主义的因素与印象主义的特征几乎达到最完美结合的第一部歌剧。另外,小说的真实主义特点,似乎很符合普契尼的创作口味。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创作比较研究-节选成果

刘 双

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之后风靡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兴盛,并席卷英、法、德等国。这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必然现象。当时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对未来充满幻想,为自己开辟道路而叫喊,在精神上无限扩张,冲击着一切封建束缚,而贵族阶级则为失去的天堂而惆怅,他们缅怀过去,沉浸在另一种幻想里。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浪漫主义的特点是理想性强,感情炽烈,喜欢描写和赞美自然,艺术手法夸张。在理想和完美的思想驱动下,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大量精美的文化艺术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在人类的音乐历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作品最多、最广泛、最美丽、最动人的时期。

真实主义的思潮还在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进行激烈斗争的年代里就开始萌动了。其实早在1823年和1825年,司汤达就出版了后来合成《拉辛与莎士比亚》一书的两本小册子,他虽然打的是浪漫主义的旗号与古典主义论战,实际上阐述的是真实主义原则。他反对因袭古人,主张表现现实生活,他认为优秀的创作犹如一面照路的镜子,既映出美丽的蓝天,也照出路上的泥潭。

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真实主义便兴旺发达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真实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比起封建社会来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而资产阶级带着历史的合理性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赞美。但是,资本主义仍是一种剥削制度,一系列的矛盾和弊端都会逐渐显露,人们对它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增长,这种反抗情绪必然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也鼓舞了作家。于是,产生了一种揭露社会矛盾、批判剥削制度的文艺思潮,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

一个时代在道德政治社会风气上的巨大变化,必然在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中表现出来,包括小说诗歌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仅仅具有上层建筑的条件还不够,还要有物质基础的支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生产出了更廉价、更灵敏的乐器,管乐器也有了重要的改进,这大大丰富了浪漫主义风格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所以说,新时代的艺术家掌握了表现新思想的手段,加上社会环境的支持,使这些巨大变化表现出来。另外,社会的逐步民主化给音乐人才带来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当时欧洲的主要城市都成立了艺术院校,他们比从前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家。这样一来,19世纪的作曲家就可以充分自由地与优秀演奏家合作。

由于音乐从宫廷和教堂转移到了公共的音乐厅,管弦乐队为增加表现力而扩大了规模,增强了演奏能力,这就使作曲家们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于变化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在18世纪,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力度在弱到强之间,而19世纪管弦乐队的力度范围要大得多。这时候开始风行暴风雨般的渐强和响亮与柔弱之间的强烈对比,这使得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戏剧性。

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传统的建立,大多应归功于罗西尼。在他之后的继起者中,以多尼采蒂成就最大,可是他对开创新局面并无建树。威尔第可以说是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并且进一步发展出自己风格的唯一的一位大作曲家。而以马斯卡尼、莱昂卡瓦洛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则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旋律,甚至是为乐器所写的旋律都是歌唱性很强的,这个时期的音乐家都在尽力使他们的乐器“歌唱”。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协奏曲和其他器乐作品中的主题往往被现代的人们改编成通俗歌曲,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这是由于浪漫主义的旋律具有一种抒情性,这种抒情性使它可以尽情地诉说情感。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没有时代和国界的区分,威尔第及其同代音乐家的曲调经久不衰便是证明。在这期间,通过无数歌剧、歌曲和器乐曲的演(唱),浪漫主义旋律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欢迎和传播。歌剧就是演唱的戏剧,是把声乐和器乐的手段,如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芭蕾舞、诗歌和戏剧、表演和哑剧、布景和服装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整体的艺术。

威尔第是一位把浪漫主义歌剧发挥到极致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戏剧性的力量和热情。他具有通晓情节和冲突方面—也就是戏剧方面的全部情感的想象力,因而能使戏剧性场面充满令人激动的表现力。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的脚本作家:“短小的戏剧、迅速的发展、饱满的热情……热情至上!”(www.xing528.com)

威尔第的音乐风格是纯正的意大利式的,他的艺术以旋律为基础,对他来说,旋律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他坚持说:“缺乏自发、自然和简明的艺术不是艺术。”

威尔第继承了传统,又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是浪漫主义歌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歌剧首先吸引了那些对剧场的魅力着迷的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也使喜欢听歌剧的人流连忘返,许许多多不熟悉抽象器乐的人却爱好歌剧,从中听到一种与表演和对话相联系的生动的音乐,这种音乐的含义是不可能被弄错的。

在后期浪漫主义的年代里,普契尼也加入了真实主义运动的行列。这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是莱昂卡瓦洛和马斯卡尼。他们尝试把左拉、易卜生及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自然主义加到抒情戏剧中,他们没有选择历史性或神秘性的主题,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并以真实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它们。这股歌剧现实主义的潮流强烈地影响了普契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西米亚人》是歌剧史上浪漫主义、真实主义的因素与印象主义的特征几乎达到最完美结合的第一部歌剧。

这部歌剧是根据亨利·穆杰的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情景》改编的。在小说中,亨利·穆杰以最轻松的笔触来描绘“快乐而又悲惨的生活”,展现给人们一系列生动而又色彩丰富的画面。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高水平的报告文学,是作者青年时代放荡不羁与贫穷苦难经历的汇集。由于小说具有强烈的真实主义特点,它在19世纪中叶的浪漫主义大潮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引起了普契尼的关注和兴趣。普契尼早年在米兰求学时的生活境遇与小说中的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早年生活的回忆唤起他极大的创作热情。另外,小说的真实主义特点,似乎很符合普契尼的创作口味。

普契尼为了尊重原作的风格,在脚本的创作中一再强调以下几个原则:再现小说的基本精神;忠实保留亨利·穆杰小说中的人物;细致地再现环境的真实情节;保留小说情节的梗概,遵循亨利·穆杰在独特场面中介绍故事的方法。在坚持这些原则之上,普契尼与他的合作者做了大胆的探索,采用了一些过去的歌剧不曾采用过的戏剧手段,即直接从亨利·穆杰的小说中摘取描述性的引文来作为各幕的引子,运用印象主义的舞台技巧,即用富有感染力的气氛所形成的静止的插段来代替戏剧情节的发展。这样,不仅保持了原著的风格,还使歌剧更加新颖动人,成为一部不朽的真实主义歌剧。

再例如,《托斯卡》。萨尔杜所写的话剧《托斯卡》是一部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把性、虐待狂、宗教和艺术等成分融为一体的作品。他以真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将强暴、凶杀和历史事件等因素创造性地融合。在这里不仅有善良的爱、正义的爱,也有像斯卡尔皮亚、斯波莱塔那样险恶的坏人。《波西米亚人》是以赢得人们同情的眼泪而获得成功,《托斯卡》则唤起了人们的正义感,而且不仅仅是抒情,还充满了热情、苦恼、忧郁和勇敢。这部歌剧最终成为歌剧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杰作,也是继威尔第的《弄臣》以来最有影响的一部成功作品。作为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普契尼通过这部歌剧确立了他在歌剧史上的地位。

普契尼认为歌剧应该表现真实,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而不像威尔第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就像普契尼说的:只要它们(他的歌剧)具有真实性,而且能够充满热情和人性,可以触及人的心灵就可以了。这也应该是普契尼的歌剧与威尔第的歌剧相比,大气磅礴不足、亲切精致有余的原因之一。普契尼的歌剧较少有表现和追求自由、维护民族尊严的高尚情节,而是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世界进行描写,所以在歌剧写法上极其直率和有力,在他的歌剧中,内容、景象、画面都不是大型的,即使他最成功的作品也是如此。这些也都符合真实主义真实性、典型性的特点。

正如真实主义文学往往还带有浪漫主义文学的因素,真实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的风格区别也是不能予以狭义地定义的,歌剧跟随着艺术,艺术跟随着文化的进程不断进步和完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越来越完美,而威尔第和普契尼更是把歌剧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即使是瓦格纳极具开拓创新精神的音乐剧,虽然在音乐理论研究领域也具有极高价值,但在音乐的风格上拉大了与“人”的距离,在歌剧中削弱了“唱”的主导地位,因此往往没有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也不如他们的歌剧更加适合歌唱。

(发表于《艺术教育》2007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