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其他影响研究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其他影响研究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龙涛河截流后,洋沙泡水库来水减少,已不能漫流,水库中的氟滞留于湖泡中。此外,目前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为氟源日益增大,对洋沙泡水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其他影响研究

1.风动力的影响

吉林省西部气候还具备另一气候特点:多风。大量的细颗粒黏土在风的作用下进入洋沙泡水库。而风能够卷起的多为吸附性较强细颗粒黏土,吸附有大量的氟,沉降到洋沙泡水库中。此外由于黏性土中的氟在水中迁移能力最强,水迁移系数为2.6~3.5[52],因此易溶于水的氟经溶解或水解,成为水中氟含量较高的原因之一;不易溶解或水解的颗粒沉降到湖底,成为含氟量较高的底泥。

2.人类活动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人类活动对洋沙泡水库的氟有一定的影响。如以往洋沙泡水量比较多时,自然漫出湖泊,进入莫莫格湿地,带走部分氟。二龙涛河截流后,洋沙泡水库来水减少,已不能漫流,水库中的氟滞留于湖泡中。洋沙泡水库几度干涸,氟就沉积于底泥之中;又如人工修建“引嫩济洋”、“引二济洋”、两次“引洮济洋”工程,引嫩江、洮儿河、二龙涛河水进洋沙泡等水利工程,对洋沙泡水库的影响都较大,尤其本次引嫩入白供水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洋沙泡的水质状况。

此外,目前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为氟源日益增大,对洋沙泡水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类大量开采基岩和沉积岩中存在的氟,用于工业原料和肥料,使地壳中贮藏的大量氟参入循环活动。据有关资料[2]农业活动中,磷肥和含氟农药的施用是土壤中氟的主要人工来源。由于磷肥的原料氟磷灰石通常含有3.0%左右的氟,而磷肥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进行脱氟处理,所以磷肥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氟。我国中小磷肥厂生产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含氟量约为1%~1.6%,人们在使用这类肥料时,使大量的呈溶解状态的氟散布在地表土壤中,并将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氟带入水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