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世绝尘,琴与灵通-2015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世绝尘,琴与灵通-2015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晉南北朝筆記中,關於仙人古琴的記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通過“琴可通靈“的神異書寫,表現仙人之神異及古琴的神秘性。《無上秘要》卷二十一中對太眞王夫人彈琴時由一絃奏五音,並且能引得眾鳥“集於岫室之間,徘徊飛翔,驅之不去”的記載,表現了古琴的神奇[24]。王嘉的《拾遺記》卷二中關於師延的記載則更彰顯古琴之神秘:師延者,殷之樂人也。設樂以來,世遵此職。至師延,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爲人。

出世绝尘,琴与灵通-2015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魏晉南北朝筆記中,關於仙人古琴的記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通過“琴可通靈“的神異書寫,表現仙人之神異及古琴的神秘性。

《無上秘要》卷二十一中對太眞王夫人彈琴時由一絃奏五音,並且能引得眾鳥“集於岫室之間,徘徊飛翔,驅之不去”的記載,表現了古琴的神奇[24]

王嘉的《拾遺記》卷二中關於師延的記載則更彰顯古琴之神秘:

師延者,殷之樂人也。設樂以來,世遵此職。至師延,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爲人。世載遼絶,而或出或隱,在軒轅之世,爲司樂之官。及殷時,總修三皇五帝之樂。拊一絃琴則地祇皆升,吹玉律則天神俱降。當軒轅之時,年已數百歳。聽衆國樂聲,以審興亡之兆。至夏末,抱樂器以奔殷。及紂淫於聲色,乃拘師延於陰宫,欲極刑戮。師延既被囚繫,奏清商、流徵、滌角之音。司獄者以聞於紂,紂猶嫌曰:“此乃淳古逺樂,非余可聽說也。”猶不釋。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娯,乃得免炮烙之害。周武王興師,乃越濮流而逝,或云死於水府。故晉、衛之人,鐫石鑄金以像其形,立祀不絶矣。[25]

師延在軒轅黃帝之時,已數百歲,並且一直活到了商周時期,絕非凡人,可視其爲仙。在這則材料當中,師延的異能及古琴的神秘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以音律召喚神衹——拊一絃琴則地祇皆升,吹玉律則天神俱降。其次,能通過樂聲窺見興亡之兆,夏末奔殷、商紂時奔周,都是其對所預知的朝代更迭而做出的選擇。再次,由琴曲可觀人心,操琴曲可惑人心。商紂爲荒淫無道的暴君,故極其嫌棄清商、流徵、滌角登上古明君淳厚之古樂,而耽溺於淫聲艷曲。而師延順應其心操曲,使其迷魂淫魄,而終得倖免於難。

關於師延的相關記載,早在《韓非子·十過》中就有提及,并藉之規勸君王不能耽溺於音樂之中。而其中晉平公不聽師曠勸阻,妄聽琴曲而導致身死國衰的情節,也渲染了古琴的神秘性:

昔者衛靈公將之晉,至濮水之上,稅車而放馬,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他人問左右,盡報弗聞。乃召師涓而告之,曰:“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神,子爲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靜坐撫琴而寫之。師涓明日報曰:“臣得之矣,而未習也,請復一宿習之。”靈公曰:“諾。”因復留宿。明日而習之,遂去之晉。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臺。酒酣,靈公起。公曰:“有新聲,願請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爲靡靡之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師涓鼓動究之。平公問師曠曰:“此所謂何聲也?”師曠曰:“此所謂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願試聽之。”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聞於天。平公大說,坐者皆喜。平公提觴而起爲師曠壽,反坐而問曰:“音莫悲於清徵乎?”師曠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爲清角。今吾君德薄,不足聽之。聽之,將恐有敗。”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願遂聽之。”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雲從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26]

《韓非子·十過》中提及師延的內容,與《拾遺記》中雖然有些細節有所牴牾,如《十過》中,師延似乎衹是商紂王時期普通的樂師,而未言其神異。在《十過》中,《清商》是亡國之曲,但在《拾遺記》中卻是淳古逺樂。除此之外,二者對古琴神秘性的書寫卻是一脈相承的。在《十過》中,琴聲是興亡之兆,遠古賢德的先王之樂,德薄的君王不可聽。其中師曠古琴時能引來玄鶴,隨樂聲而無;能改變四時氣候,令晉國大旱三年,如此種種,皆表現出琴之爲一般樂器所沒有的“通靈”之性。

古琴在諸多文獻中的“神秘性”與其起源、象徵性的設計有關。(www.xing528.com)

關於古琴的起源,有伏羲、神農、舜作琴的三種說法。伏羲、神農、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三位,太古時期,距今久遠,關於他們的事跡,多爲傳說,他們身上常常具有不可思議、德配天地的神異之力,傳說琴爲他們之中的某一位所作,無疑爲古琴增添了神秘感。

另外關於古琴的設計,桓譚《新論·琴道篇》中言神農氏作琴,“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使削桐爲琴,繩絲爲絃,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古琴的琴身各個部位的長度,以及琴絃的數量等,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如“琴長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數。厚寸有八,象三六數。廣六寸,象六律。上圓而斂,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廣下狹,法尊卑之禮。琴隱長四十五分,隱以前長八分。五絃,第一絃爲宮,其次商、角、徵、羽。文王、武王各加一絃,以爲少宮、少商。下徵七絃,總會樞極。足以通萬物而考治亂也”。由此可見,古琴的結構中每一部分都尤其由天地萬物中抽象而成象徵意義。古琴結構中及其濃厚的象徵性,在諸多對琴記載或描述中往往拓展爲神秘性,進而具體書寫爲琴音可知興亡,琴聲可變四季、琴音蠱惑人心,古琴能令鳳凰來儀、百獸率舞等琴可通靈神異之象。

其二,以“好琴”、“鼓琴”來呼應仙人出世絕塵的風采。

《列仙傳》中,能讓天下的務光“好鼓琴”。《搜神記》記載能入水取龍子,乘赤鯉出,身具異能的琴高“能鼓琴”[27]。居睢水旁百餘年,以釣魚爲業的冠先,因宋景公問其長生之道不答而遭殺身之禍。數十年之後,又出現在宋國城門之上,“鼓琴”數十日乃去[28]。冠先起死回生,固然讓人驚歎。然其復生後於城門之上“鼓琴”之從容,更顯其超逸絕塵。

此類故事中,“琴”彰顯其拔俗不群風采最爲明顯的,當屬葛洪《神仙傳》卷六中關於孫登的記載:

孫登者,不知何許人也。恒止山間,穴地而坐,彈琴讀易。冬夏單衣,大寒,人視之,輒被髪自覆身。髪長丈餘,又雅容非常。歷世見之,顏色如故。市中乞得錢物,轉與貧人。更無餘資。亦不見食。時楊駿爲太傅。使傅迎之。聞訊不答。駿遺以一布袍。亦受之。出門就人借刀斷袍,上下異處,置於駿門下,又復斫碎之。時人謂爲狂。後乃知駿當誅斬。故爲其象也。駿錄之不放去。登乃卒死。駿給棺埋之於振橋。數日後,有人見登在董馬坡。因寄書與洛下古人。嵇叔夜又邁世之志,曾詣登。登不語。叔夜乃扣難之,而登彈琴自若。久之,叔夜退。登曰:“少年才優而識寡,劣於保身,其能免乎?”俄而叔夜竟陷大辟。叔夜善彈琴,於是登彈絃之琴以成音曲。叔夜乃歎息絕思也。[29]

以上記載可見,孫登身負異能,不僅長生不老(歷世見之,顏色如故),而且有種種預知的能力,勘破了嵇康和楊駿最終不得善終的命局,每每有所暗示,又始終不說破天機。除了“神異”,孫登的“雅望非常”主要是通過“琴”體現出來的。嵇康不斷糾纏,而孫登卻彈琴自若,物我兩忘。魏晉名士當中,嵇康以善琴聞名,琴藝出眾。但孫登竟能以一絃之琴而成音曲,則又比嵇康五絃之琴成音律更爲高明,堪稱神技。因此連嵇康都“歎息絕思”。彈琴與琴藝,更加襯出孫登之風雅絕俗。

魏晉南北朝筆記中對於仙人與琴的描寫在於表現仙之神異、琴之通靈,而其書寫中又常以“琴”表現仙之風骨,呈現出其時代獨有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