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框题的知识内在联系,把握知识总体框架

挖掘框题的知识内在联系,把握知识总体框架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遵守社会公德,依法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挖掘框题的知识内在联系,把握知识总体框架

一般说来,每一框题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不能浮于表面,要善于抓住教材的中心主题进行深究,深刻领会教材。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这四个层次来进行深入挖掘,把本框题的各知识点融入到这四个层次中,形成本框知识的框架

第一步,搞清楚消费者权益是什么。消费者权益指的就是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它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获得消费方面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同时必须知道这些权利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二章规定的第七条至第十五条相对应的。

第二步,搞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为什么要那么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第一,生产、经营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消费,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消费者的行为关系到生产、经营者能否实现生产目的,能否保证其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方面来看,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和消费的同时,也会给生产、经营者一个信息,哪些商品是消费者欢迎和需要的,这就有助于生产经营者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消费者受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作为“上帝”的重要地位远远没有得到肯定和保护。第四,消费者权利行使得怎么样,关系到给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是否正确的问题。因此消费者权利行使得越充分,越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按照消费者的愿望生产、供应商品和劳务;消费者的权利行使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障生产经营者的权利。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商品服务市场规范运行。

第三步,搞清我国近几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得怎么样。第一,应该看到近几年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并通过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维权行为及百城万店无假货、中国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给假冒伪劣商品以严厉的打击;生产经营者也推出了各种“承诺制”和“优质服务”;消费者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消协接受的投诉信件连年上升,接待来访人数越来越多。第二,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仍然严重。如有毒大米、有毒食用油、有毒瓜子、黑心棉、陈馅月饼,等等。(www.xing528.com)

第四步,搞清怎样才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把教材的内容作如下的处理:第一,国家是怎样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通过立法和一系列的组织机构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生产经营者是怎样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第三,消费者是怎样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与生产经营者的争议。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遵守社会公德,依法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教材挖掘,重新处理教材,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有利于教学中思路清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