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玉斋与徐氏后人徐才彭私塾教书育人

绿玉斋与徐氏后人徐才彭私塾教书育人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玉斋又称绿玉山斋或绿玉山房,亦有三楹,在观巷内、红雨楼南山坪上。明万历十七年,徐熥赴京应试下第回乡,乃改建为书斋,以斋中多种植竹子,“清风时来,天籁自鸣”,故取名绿玉斋,即曹学佺所谓“竹林”者。同年,20岁的徐也写了一篇赋,名曰《题绿玉斋》,赋后自署“绿玉斋主人”。因徐熥早逝,故绿玉斋后来亦为徐所继承。徐氏后人徐才彭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仍以“绿玉斋”之名开设私塾,教书育人。

绿玉斋与徐氏后人徐才彭私塾教书育人

绿玉斋又称绿玉山斋或绿玉山房,亦有三楹,在观巷内、红雨楼南山坪上。原为荒园,徐㭿于高处结一茅屋,甚简陋,不便起居。明万历十七年(1589),徐熥赴京应试下第回乡,乃改建为书斋,以斋中多种植竹子,“清风时来,天籁自鸣”,故取名绿玉斋,即曹学佺所谓“竹林”者。徐熥《绿玉斋记》道:“余家九仙山之麓,寝室后有楼三楹,颜曰‘红雨’。楼之南有园半亩,园中有小阜,家大人旧结茅于上,仅遮雨露,而苦于不便卧起,且无以置笔砚书画之属。岁己丑(1589),余下第还山,乃易构小斋于山之坪。由园入斋,石蹬数十级,曲折逶迤,列种筠竹,斋前隙地,护以短墙,蘙以萝蔓。墙下艺兰数本,置石数片,斋旁灌木环匝,下置石几一、石榻二。夏日坐荫中,鸟语间关,蝉声上下,足当诗肠鼓吹。斋只三楹,以前为向面,中以延客,左右二楹差可容膝,余兄弟读书其中,无长物,但贮所蓄书数千卷而已。山中树木虽富,惟竹最繁。素笋彤竹,扶疏掩映,窗扉不扃,枕覃皆绿。清风时至,天籁自鸣,故名以绿玉斋云。”同年,20岁的徐也写了一篇赋,名曰《题绿玉斋》,赋后自署“绿玉斋主人”。

因徐熥早逝,故绿玉斋后来亦为徐所继承。徐子延寿、孙钟震世守之。明清易代后,楼经兵燹,改为尼庵。清道光间布政使吴荣光汰尼还俗,庵废,后为李某所得,今不存。徐氏后人徐才彭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仍以“绿玉斋”之名开设私塾,教书育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