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深入理解

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深入理解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样直截了当的回答,把答案或解答步骤直接展示出来,给学生的只是一个结果,学生所谓的“懂了”其实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围绕题目的主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设问,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达到用“问”回答“问”的目的。

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深入理解

在自习课上,学生走过来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这时,老师总会头头是道地把解答步骤一边讲解一边写出来,末了还问学生一句“懂了没有?”“懂了!”学生高兴地拿着答案走了。

当学生遇到疑难时,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解释难题。但这样直截了当的回答,把答案或解答步骤直接展示出来,给学生的只是一个结果,学生所谓的“懂了”其实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当学生说“这道题不会做”时,老师要用诸如“为什么做不出?难在哪里?”等反问句,以“问”的方式来回答,把学生引入情景里,让学生自己悟出“这道题应该这样做”。

学生遇到的难题,一般都是经过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算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做不出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向老师求教的。老师为学生解惑,必须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展示出来。具体操作如下:

“读了题目,你是怎么理解的?”老师通过反问,让学生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如果发现学生理解有遗漏的地方,老师可以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等反问句来提示,引导学生再读题再思考。(www.xing528.com)

“你用什么方法解题的?”老师用一个反问句,引导学生讲出对解题方法的判断。通过“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找出依据,发现有出错的地方,可以用“假如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呢?”的反问,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比较、筛选,决定解题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答案的?”这样的反问,让学生自己计算,自己写答案。在一步一步地演算或组织资料的步骤中,如果发现有差错,老师可以用“这个地方为何如此写?”让学生按照设想推理下去,得出错误的结果,之后反思,自己发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最后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来。

学生遇难题去问老师,老师通过反问让学生自己回答。这个过程,重点是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写、自己算、自己想。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围绕题目的主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设问,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达到用“问”回答“问”的目的。

(原载《右江日报》2013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